白扁豆百科

品种搜索

基础信息

别名: 白藊豆,藊豆,蛾眉豆,南扁豆,沿篱豆

药性:

药味:

归经:胃经,肺经

功效类别:补虚药

主要产区:我国各地均有产

功效主治

功效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主治

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

9~15g。

采收加工

采收方式

扁豆的结果习性是从下向上,边生长边开花,果荚外皮出现干白色略皱缩时可进行采收。

加工方法

将果荚采摘后放在晒场上,用细棍打,白扁豆便脱壳而出,晒干后去除杂质和霉烂籽粒,放入麻袋内贮存。

传统加工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置沸水锅内,不断翻动,煮至种皮微鼓时,捞出,放入凉水中,搓去外皮,干燥,簸出外皮即可。

炮制方法

白扁豆: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白扁豆:取净白扁豆,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具焦斑,有香气逸出,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贮藏方法

储藏

用麻袋或布袋包装置清洁、阴凉、干燥通风干燥、无异味专用仓库中,并防回潮、防虫蛀。以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80%为宜。储藏环境中不可有乙烯存在。

养护

发现受潮及轻度霉变、虫蛀要及时晾晒或翻垛通风。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密封抽氧充氮养护。

药方选录

1.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而呕吐泄泻者:白扁豆一斤半(姜汁浸,去皮,微妙),人参(去芦)、白茯苓、白术、甘草(炒)、山药各二斤,莲子肉(去皮),桔梗(炒令深黄色)、薏苡仁、缩砂仁各一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局方》参苓白术散)

2.治霍乱:扁豆一升,香薷一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服。单用亦得。(《千金方》)

3.治消渴饮水:白扁豆浸去皮,为末,以天花粉汁同蜜和丸梧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二、三十丸,天花粉汁下,日二服。忌炙煿酒色。次服滋肾药。(《仁存堂经验方》)

4.治水肿:扁豆三升,炒黄,磨成粉。每早午晚各食前,大人用三钱,小儿用一钱,灯心(灯心草)汤调服。(《本草汇言》)

5.治赤白带下:白扁豆炒为末,用米饮每服二钱。(《永类钤方》)

6.治疖肿:鲜扁豆适量。加冬蜜少许,同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7.治恶疮连痂痒痛:捣扁豆封,痂落即差。(《补缺肘后方》)

8.治慢性肾炎,贫血:扁豆30g,红枣20粒。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9.治伏暑引饮,口燥咽干,或吐或泻:用白扁豆(微炒)、厚朴(去皮,姜汁炙)各二钱,香薷(去土)二钱。水一盏,入酒少许,煎七分,沉冷。不拘时服。一方加黄连姜汁炒黄色,如有抽搦,加羌活。(《卫生易简方》)

10.治心脾肠热,口舌干燥生疮:扁豆(炒)、蒺藜子(炒)各二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日三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扁豆汤)

11.治一切药毒:白扁豆(生)晒干为细末,新汲水调下二三钱匕。(《百一选方》)

12.治中砒霜毒:

(1)白扁豆生研,水绞汁饮。(《永类钤方》

(2)白扁豆不以多少为细末,入青黛等分细研,再入甘草末少许,巴豆一枚,去壳不去油,别研为细末,取一半入药内。以砂糖一大块水化开,添成一大盏饮之。毒随利去后,却服五苓散之类。(《百一选方》)

药典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

【性状】 本品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8~13mm,宽6~9mm,厚约7m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眉状种阜。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2,肥厚,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鉴别】 本品横切面: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列,光辉带明显。支持细胞1列,呈哑铃状,种脐部位为3~5列。其下为10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种脐部位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内侧有管胞岛,椭圆形,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星芒伏,有大型的细胞间隙,有的胞腔含棕色物。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4.0%(通则0832第二法)。

饮片

【炮制】 白扁豆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状】【鉴别】【检查】 同药材。

炒白扁豆 取净白扁豆,照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具焦斑。用时捣碎。

【性味与归经】 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用法与用量】 9~15g。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