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百科

品种搜索

基础信息

别名: 米卵菱,鸡癕,鸡头实,雁喙实

药性:

药味:涩,甘

归经:脾经,肾经

功效类别:收涩药

主要产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

功效主治

功效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主治

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

9~15g。

采收加工

采收方式

芡实采收季节为白露至霜降之间,见种皮呈红褐色采收。南方分多次采收,即随熟随采;四川及北方地区均1次采收。采收时乘小船或大木盆进入塘、池中,用镰刀割取成熟果实,或捞取已自行开裂浮在水面上的种子(时间久了自行沉底)。多次采收的,种子成熟,但费工费时,只适用于水库及湖泊;1次采收的,种子部分不成熟,颗粒大小不匀,幼嫩种子,加工时易碾碎,成米率较低。应根据各地情况不同,因地制宜。采收时,应留下一部分果实,让其自行脱落,扩大自然繁殖。

加工方法

采下的果实,可堆集沤烂其果肉及假种皮,然后放入清水中淘洗干净,捞出种子晒干,用机器脱去硬壳,取出种仁,也可把干种子放入开水中浸泡,湿润至外种皮发软,快刀削切、取出种仁晒干。前一种方法加工快,适用于量大的加工,但加工出的种仁破碎较多,出仁率低,并降低商品规格等级。后一种方法加工较慢,费时费力,但种仁破碎较少,商品规格等级高,适用于少量加工。

一般肥塘,每株芡能结果实60~70个,瘦塘结果40~60个。肥塘每亩可收种子150公斤左右;按出仁率62~66%计算,可得芡实米约100公斤。

炮制方法

芡实: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硬壳。用时捣碎。

炒芡实:取净芡实,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具香气时,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麸炒芡实:先将麸皮放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烟起,再将净芡实倒入,拌炒至鲜黄色,取出,筛净麸皮,放凉。用时捣碎。(每100Kg芡实,用麸皮15kg。)

贮藏方法

1.贮藏

芡实用双层麻袋包装,置干燥、通风处贮藏,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1~13%。

2.养护

本品富含淀粉,易遭虫蛀及鼠害。为害的仓虫主要有锯谷盗、咖啡豆象、锈赤扁谷盗、米黑虫、粉斑螟、米象等。贮藏期间,定期检查,对小量轻度虫蛀的商品,可及时曝晒,筛去虫尸、碎屑,然后装袋或置陶容器内密封。量大的可密封抽氧充氮或用磷化铝熏蒸。平时应注意防鼠。

药方选录

1.治疗精滑不禁: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二两,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两。共为末,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医方集解》金锁固精丸)

2.治老幼脾肾虚热及久痢:芡实、山药、茯苓、白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各四两,人参一两。俱炒燥为末,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药物配伍

芡实配伍金樱子:芡实甘涩性平,入脾、肾经,功擅固肾涩精、补脾止泄,偏于健脾;金樱子酸涩性平,入肾、膀胱、大肠经,长于固精涩肠、缩尿止泻,重在收涩。二者伍用,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缩尿止带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肾亏虚、精关不固、膀胱失约、湿浊下注所致之遗精、尿频、白浊、白带过多以及脾肾虚弱之久泻久痢等症。

药典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干燥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多为破粒,完整者直径5~8mm。表面有棕红色或红褐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鉴别】 (1)本品粉末类白色。主为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1~4μm ,大粒脐点隐约可见;复粒多数由百余分粒组成,类球形,直径13~35μm ,少数由2~3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2g,加二氯甲烷3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芡实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丙酮(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4.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1.0% (通则2302)。

饮片

【炮制】 芡实 除去杂质。

【性状】 【鉴别】 【检查】 同药材。

麸炒芡实 取净芡实,照麸炒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本品形如芡实,表面黄色或微黄色。味淡、微酸。

【检查】 水分 同药材,不得过10.0%。

【鉴别】(2) 【检查】(总灰分)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与用量】 9~15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