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鹤虱百科

品种搜索

基础信息

别名: 鹤虱,窃衣子,野胡萝卜子

药性:有小毒,平

药味:苦,辛

归经:胃经,脾经

功效类别:驱虫药

主要产区:江苏,河南,湖北,浙江

功效主治

功效

杀虫消积。

主治

用于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3~9g。

采收加工

采收方式

春季播种的于夏季采收,秋季播种的于冬季采收。

加工方法

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存果柄,筛去泥屑。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方选录

1.治蛔虫心痛:鹤虱0.6克。为末,温水一盏,和服之。方中鹤虱杀虫,为君药。(《外台秘要》张文仲鹤虱散)

2.治小儿多吐蛔虫:鹤虱、大黄各0.3克,朴硝1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方中鹤虱杀虫,为君药。(《太平圣惠方》鹤虱散)

3.治痔瘘,脓血不止,积年不差:鹤虱、雷丸、白矾灰各30克,皂荚刺、硫磺各15克。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雄黄为衣,每服20丸,麝香温酒送下,食前服。方中鹤虱止血,敛疮,杀虫,为君药。(《圣济总录》鹤虱丸)

4.冶大肠虫出不断,断之复生,行坐不得:鹤虱未,水调半两服。(《怪证奇方》)

5.治齿痛:鹤虱一枚,擢置齿中。(《纲目》)

6.治蛔咬痛:鹤虱十两,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慎酒肉。(《古今录验方》)

药典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枝,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性状】 本品为双悬果,呈椭圆形,多裂为分果,分果长3~4mm,宽1.5~2.5mm。表面淡绿棕色或棕黄色,顶端有花柱残基,基部钝圆,背面隆起,具4条窄翅状次棱,翅上密生1列黄白色钩刺,刺长约1.5mm,次棱间的凹下处有不明显的主棱,其上散生短柔毛,接合面平坦,有3条脉纹,上具柔毛。种仁类白色,有油性。体轻。搓碎时有特异香气,味微辛、苦。

【鉴别】 (1)本品分果横切面:外果皮细胞1列,主棱处有分化成单细胞的非腺毛,长86~390μm。中果皮有大型油管,在次棱基部各1个,接合面2个,扁长圆形,直径50~120μm,内含黄棕色油滴;主棱内侧有细小维管束:内果皮为1列扁平薄壁细胞。种皮细胞含红棕色物质。胚乳丰富,薄壁细胞多角形,壁稍厚,含脂肪油和糊粉粒,糊粉粒中含有细小草酸钙簇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20ml,浸渍过夜,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南鹤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8: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再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与归经】 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杀虫消积。用于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用法与用量】 3~9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