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百科

品种搜索

基础信息

别名: 竹节乌头,草乌头,独白草,土附子,乌头

药性:热,有大毒

药味:辛,苦

归经:心经,肝经,肾经,脾经

功效类别:祛风湿药

主要产区:云南,四川,西藏

功效主治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主治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

一般炮制后用。

采收加工

炮制方法

生草乌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方选录

1.治疗一切瘫痪风:草乌头(生,不去皮)、五灵脂各等份。为末,滴水为丸,如弹子大。四十岁以下一丸,分六服,病甚一丸分二服,薄荷酒磨下,觉微麻为度。(《本事方》黑神丸)

2.治疗阳虚上攻,头项俱痛,不可忍者:细辛、新茶芽(炒)、 草乌头(大者,去皮尖,炮裂切如麻豆大,碎盐炒)各等份。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入麝香末半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本事方》乌香散)

3.治疗清浊不分,泄泻注下,或赤或白,脐腹痛,里急后重:草乌头三枚(去皮尖,一生、一炮、一烧作灰)。为细末,醋糊丸,如萝卜子大。大人五、七丸,小儿三丸;水泻倒流水下,赤痢甘草汤、白痢干姜汤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神丸)

4.治疗破伤风:草乌头(生用,去皮尖)、白芷(生用),二味等份为末。每服半钱,冷酒一盏,入葱白少许,同煎服之,如人行十里,以葱白热粥投之。(《儒门事亲》)

5.治疗一切痈肿毒:草乌、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叶等份。为末,用醋调搽四周,中留头出毒,如干用醋润之。(《景岳全书》草乌揭毒散)

6.治疗肿毒痈疽,未溃令内消,已溃令速愈:草乌头末,水调,鸡羽扫肿上,有疮者先以膏药贴定,无令药着入。初涂病人觉冷如水,疮乃不痛。(《圣济总录》草乌头散)

7.治疗一切诸疮未破者:草乌头为末,入轻粉少许,腊猪油和搽。(《普济方》)

8.治疗一切风齿疼痛,饮食艰难:草乌头三枚(炮),胆矾(研)、 细辛(去苗叶)各一钱。捣研为细散。每用一字,以指头揩擦,有涎吐之。(《圣济总录》草乌头散)

药典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 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的干燥块根。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长2~7cm,直径0.6~1.8cm。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及数个瘤状侧根。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气微,味辛辣、麻舌。

【鉴别】 (1)本品横切面:后生皮层为7~8列棕黄色栓化细胞;皮层有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5个成群,类长方形、方形或长圆形,胞腔大;内皮层明显。韧皮部宽广,常有不规则裂隙,筛管群随处可见。形成层环呈不规则多角形或类圆形。木质部导管1~4列或数个相聚,位于形成层角隅的内侧,有的内含棕黄色物。髓部较大。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粉末灰棕色。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2~23μm;复粒由2~16分粒组成。石细胞无色,与后生皮层细胞连结的显棕色,呈类方形、类长方形、类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直径20~133(234) μm,长至465μm,壁厚薄不一,壁厚者层纹明显,纹孔细,有的含棕色物。后生皮层细胞棕色,表面观呈类方形或长多角形,壁不均匀增厚,有的呈瘤状突入细胞腔。

(2)取本品粉末2g,加氨试液2ml润湿,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乌头碱对照品、次乌头碱对照品、新乌头碱对照品,加异丙醇-三氯甲烷(1: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氧(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6.4:3.6: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2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杂质(残茎) 不得过5%(通则2301)。

水分 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6.0%(通则2302)。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mol/L醋酸铵溶液(每1000ml加冰醋酸0.5ml)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nm。理论板数按新乌头碱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48                            15→26                               85→74

48~48.1                       26→35                               74→65

48.1~58                       35                                      65

58~65                          35→15                               65→8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乌头碱对照品、次乌头碱对照品、新乌头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异丙醇-三氯甲烷(1:1)混合溶液分别制成每1ml含乌头碱0.3mg、次乌头碱0.18mg、新乌头碱1m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氨试液3ml,精密加入异丙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40kHz;水温在25℃以下)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异丙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40℃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精密加入异丙醇-三氯甲烷(1:1)混合溶液3ml溶解,密塞,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乌头碱(C34H47NO11)、次乌头碱(C33H45NO10)和新乌头碱(C33H45NO11)的总量应为0.10%~0.50%。

饮片

【炮制】 生草乌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状】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用法与用量】 一般炮制后用。

【注意】 生品内服宜慎;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