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百科

品种搜索

基础信息

别名: 地乌桃,豕橐,野,豭猪屎,豕零,豨苓

药性:

药味:淡,甘

归经:膀胱经,肾经

功效类别:利水渗湿药

主要产区:甘肃,贵州,陕西,云南

功效主治

功效

利水渗湿。

主治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用法用量

6~12g。

采收加工

炮制方法

1.古代炮制方法

汉代有去黑皮炮制法(《伤寒》)。南朝宋时有升麻叶蒸制(《雷公》)。宋代增加了醋炒法(《疮疡》)。明代有单蒸(《大法》)、木通同炒(《普济方》)。清代新增炒法(《幼幼》)。

2.现代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浸泡,剔去沙石,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方选录

1.治疗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猪苓汤)

2.治疗肠胃寒湿,濡泻无度,嗜卧不食:猪苓(去黑皮)半两,肉豆蔻(去壳,炮)二枚,黄柏(去粗皮,炙)一分。上三味捣罗为末,米饮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食前熟水下。(《圣济总录》猪苓丸)

3.治疗呕吐而病在膈上,思水者:猪苓、茯苓、白术各等份。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猪苓散)

4.治疗年壮气盛,梦遗白浊:半夏一两,猪苓一两。上半夏锉如豆大,猪苓为末。先将半夏炒令黄色,不令焦,地上去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以一半猪苓末调匀和丸,如桐子大,更用余猪苓末拌丸,使干,入不油砂瓶中养之。每服四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下,于申未间冷酒下。(《济生方》猪苓丸)

5.治疗妊娠从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猪苓五两,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子母秘录》)

药物配伍

1.猪苓配伍白术:猪苓渗湿利水;白术益气健脾利湿。二者合用,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盛中阻、分清别浊失调之水泻、尿少、身倦纳呆等。

2.猪苓配伍大腹皮:猪苓利水渗湿;大腹皮下气行水。二者合用有利水除胀之功效,用于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者。

3.猪苓配伍阿胶、滑石:猪苓甘淡利尿;阿胶滋阴润燥;滑石清热通淋。三药合用,有清热、渗利、滋阴之功效,且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用于治疗水热互结、邪热伤阴、小便不利之证。

药典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 本品呈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cm,直径2~6cm。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

【鉴别】 (1)本品切面:全体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外层厚27~54μm,菌丝棕色,不易分离;内部菌丝无色,弯曲,直径2~10μm,有的可见横隔,有分枝或呈结节状膨大。菌丝间有众多草酸钙方晶,大多呈正方八面体形、规则的双锥八面体形或不规则多面体,直径3~60μm,长至68μm,有时数个结晶集合。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麦角甾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0μ1、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4.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12.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5.0%(通则2302)。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数按麦角甾醇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麦角甾醇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20W,频率50kHz)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麦角甾醇(C28H44O)不得少于0.07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黑色或棕黑色,皱缩。切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

【检查】 水分 同药材,不得过13.0%。

总灰分 同药材,不得过10.0%。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麦角甾醇(C28H44O)不得少于0.050%。

【鉴别】 (除切面外) 【检查】 (酸不溶性灰分)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用法与用量】 6~12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