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花的炮制方法及炮制目的

网络转载 2016-09-26 16:45:53

      【药材来源

       鸡冠花为苋科植物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的干燥花序。秋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

       宋代有微炒和焙令香(《圣惠方》)的方法。明代多沿用微炒的方法。清代有烧灰(《幼幼》)或烧灰存性(《串雅内》)及炒法(《从新》)。

现代炮制方法

1.鸡冠花: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的茎叶,切段。

2.鸡冠花炭:取净鸡冠花段,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净火星,取出晾干。

饮片性状

       鸡冠花为鸡冠状不规则短段;表面紫色或红色(鸡冠花),或者黄白色(白鸡冠花);种子黑色、细小、有光泽;质轻;味淡。鸡冠花炭表面焦黑色,质轻,味涩。

质量标准

       鸡冠花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鸡冠花炭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6.0%。

炮制目的

       鸡冠花味甘、涩,性凉。归肝经、大肠经。具有收涩止血、止带、止痢的功效。生品性凉,收涩之中兼有清热作用,多用于湿热带下,湿热痢疾,湿热便血和痔血等证。炒炭后凉性减弱,收涩作用增强,常用于吐血、便血、崩漏反复不愈,及带下、久痢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