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留行的炮制方法 “爆花”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康美中药网整理 2017-07-17 18:58:01

  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 (Neck.)Garcke的干燥成熟种子。其炮制方法始载于《金匮要略》,云:“ 烧灰存性,勿令灰过” 等。历代医家所用的炮制品有生王不留行、炒王不留行、王不留行炭、蒸王不留行、酒王不留行等几种,现在常用的为生王不留行和炒王不留行;其中炒王不留行为现今常用的也是《中国药典》收载采用的炮制品。法定采用“炒制”法是因王不留行种子较细小,种壳较坚硬,又不易捣碎,煎出效果差,所以现在除特殊要求外,一般均用炒制品。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不留行的炮制方法是怎样炮制的,以及炮制后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古代炮制方法

  汉代有烧灰存性的方法(《金匮》)。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蒸法(《雷公》),此法一直沿用至明代。明代又增加了酒蒸(《蒙筌》)、炒制(《正宗》)、水浸焙(《必读》)等炮制方法。清代则有“浆水浸,焙干用”(《本草汇》)、炒法(《大成》)、酒蒸(《得配》)等方法。

  二、现代炮制方法

  1、王不留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炒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取出放凉。

  三、炮制品性状

  1、王不留行:呈圆球形,直径1.8~2.1mm。表面乌黑色或红黑色,微有光泽;一侧具有一条半圆形的浅纵沟,基部具一乌白色圆点状种脐;质硬,胚乳白色,胚弯曲成环,子叶2枚,粉性;无臭,味微涩苦。

王不留行的炮制方法  “爆花”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2、炒王不留行:2/3以上呈类球形白花状,质松脆。

王不留行的炮制方法  “爆花”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四、炮制作用

  1、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归肝经、胃经。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水通淋的功能。

  生品长于消痈肿,用于乳痈或其他疮痈肿痛。

  2、炒王不留行:炒后爆裂体泡,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且性偏温,走散力较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利水通淋。用于产后乳汁不下,经闭,淋证,小便不利。

  五、临床应用

  1、生用

  (1)乳痈初起:常与蒲公英、瓜萎仁、当归配伍,酒煎服(《本草汇言》)。

  (2)疮痈肿痛:《集简方》治肿毒初起,本品与蟾酥合用为丸服。或与当归、甘草等同用,治痈肿初起,如王不留行散(《医心方》)。

  2、制用(炒制品)

  (1)经闭不通:常与当归、川芎、红花、香附等同用,能增强行血通经之效,可用于气血瘀滞,经闭不通,或经行不畅,小腹疼痛。

  (2)乳汁不下:常与当归(酒炙)、穿山甲(炒珠)、川芎同用,能养血,活血,催乳,用于乳汁不通,如涌泉散(《北京市中成药方选集》)。

  (3)结石、淋浊:常与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滑石等同用,治疗泌尿系结石,如驱尿石汤(《北京市中草药制剂选编》)。若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则常与丹参、桃仁、赤芍、败酱草等同用,有活血消炎作用,如前列腺汤(《中药临床应用》)。上两方中的王不留行均宜炒用。

  综上所述,王不留行的炮制方法在古代记载较多的为蒸法,一直沿用至清代。而炒法是从明代开始一直沿用至今,其他炮制方法已不复用。出此现象,可能是因蒸法炮制时间较长,操作较繁琐;而炒法既简便,又可提高煎出效果,故能保留下来,同时也被《中国药典》收载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