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诺奖”劲风推动禹州中药材产业发展

网络转载 2015-12-17 09:55:14

2015年12月7日晚,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用中文发表了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10日,她还出席了颁奖典礼。屠呦呦的获奖,不仅引起了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还让大家再次认识到中国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但是,对于中医药来说,青蒿素的发现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人们相信中国传统医学带给世界的礼物,会越来越多。

据了解,河南禹州素有“中华药城”的称号,是中国医药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禹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可是,随着现代西医学技术的日臻完善,无形中制约了中药业的发展,禹州中药材产业首当其冲,再加上一些不法商贩还利用禹州“药材之乡”的知名品牌弄虚作假,获取非法利益,以致使禹州中药材产业蒙受不白之冤。

为扶持禹州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对禹州中医药产业寄予厚望。禹州市委市政府也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不法药材商贩,净化了药材市场。

从网上统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而西药事故问题和西药的很多副作用使人们逐渐看好中药,加之人们的环保观念的提升,取材天然、环保的中药材更是显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在非洲,青蒿素拯救了百万生命。可是它仅是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成分,中华数万种中药材若都能得到研制和推广,其潜力不可估量。因此,禹州作为中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应珍惜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资源优势,增强信心,看好中药材市场的前景,加快发展步伐,禹州中药材产业才会成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同时,“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这一事件,也给禹州市中医药产业的崛起带来了天赐良机。重新审视定位中药材,打破束缚发展的痼疾,加快建立激励机制,大力推动禹州中药材产业和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在禹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坚持传承、创新、改革和开放的指导思想,让禹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与医药经济有机融合,只有这样,药王孙思邈行医采药之地的禹州,将无愧于素有"中华药都"之美誉。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