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市场门槛高障碍犹存

网络转载 2016-02-01 09:40:45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看起来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但是近些年来,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争议一直不断,而且对其疗效存在质疑。对于这个将近100亿元市场的放开,很多企业是想入又不敢入。

一位企业研发人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放开与否还是在于标准,标准统一了,放开了才好管理。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一放开就乱了,最后将无法收拾。

“虽然,供给端的放开,短期可能加剧配方颗粒的市场竞争。但监管层对颗粒生产的上、中、下三个环节都有严苛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具备全产业链能力。在上游中药材资源方面,生产企业要具备完全溯源能力;中游生产阶段,企业生产使用中药提取物必须备案,且提取物不得委托加工;下游配送方面,企业对医院端需具备直接配送能力。因此,我看好云南白药、天士力、康美药业、神威药业等具备全产业链的大型中药企业。”北京鼎臣医药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告诉记者。

史立臣告诉记者,最近一家年销售额达1亿元的中药饮片企业老板,曾希望进入中药配方颗粒领域,在详细考察了该领域的设备要求、技术要求之后,选择了放弃。该老板放弃的理由就是实在花不起这个钱,更别谈技术的成熟应用。

“目前中药配方颗粒的核心生产设备都是从日本、德国采购,国内能够生产的无非是包装设备等,我曾粗略计算光一套核心生产设备的投入都在100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其他配套设备。”史立臣告诉记者。

记者曾采访过康仁堂总经理吴玢,对方告诉记者,康仁堂通过10年的科研,建立了一套属于中药特点的客观标准体系。它依托一套指纹图谱技术,能够用客观的方法来辨识中药质量的优劣。康仁堂最终提出了“全成分”的质量控制体系思路,为中药建立了一套“全成分”的质量评价标准。

此外,为了向医院医生验证配方颗粒不改变原有煎药方式的药效,康仁堂曾做两个实验,将实验最终结果拿到这些中医临床医生面前,使得中医医师们最终认可了配方颗粒这一剂型。上述资本准入、技术准入、市场准入,为后来者设置了极高的门槛,因此短期之内大量企业涌入这一领域似乎并不大可能。

对此,神威药业副总裁陈忠告诉记者,技术入围门槛,对于大型的中药企业来说并非难题,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由于整个行业缺乏具体的标准,企业在与试点企业进行竞争时,尚存在一定障碍。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