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桑植农民巧识商机回乡种药材

潇湘晨报 2016-09-13 11:22:26

【导语·中国药材网】桑植地处湖南西部,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的人们曾 经世代沿袭“小麦—土豆—玉米”的土地经营模式,而从这大山深处走到广 东的普通农民石万祥却打破了当地这种千年的生活模式,带领村民们通过种 植中药材逐渐走向富裕。这一切用石万祥的话说就是得益于当年南下广东的机遇。

桑植地处湖南西部,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的人们曾经世代沿袭“小麦 —土豆—玉米”的土地经营模式,而从这大山深处走到广东的普通农民石万 祥却打破了当地这种千年的生活模式,带领村民们通过种植中药材逐渐走向 富裕。这一切用石万祥的话说就是得益于当年南下广东的机遇。

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石万祥,由于家庭贫困,仅仅初中毕业就辍学 随同村人南下打工。年纪轻轻的他在广东的药材加工厂工作了一年多。正是 由于在加工厂工作过,使他萌发了回家乡种药材的念头。“我对药材很感兴 趣,发现药材很畅销。”石万祥告诉记者,“桑植是全国的第三大药材基地 ,有1700多种珍贵中药材。”

1996年带着打工挣回来的两万块钱,他说干就干。“当时回去,大家都 是种玉米、粮食,收入只有800元每亩。而种药材可以达到2000元每亩。”石 万祥说。“由于资金少,自己也得种,规模也不大,就几亩地,量也不多。 ”药材收获了,他就去安徽、广东等各地的药材市场找销售渠道。为了提高 中草药的价值,石万祥就去山上把药挖回来,卖到制药厂进行粗加工。

“湖南农业大学的教授还指导我们种药材,选品种。”他说。桑植的两个基地被湖南农业大学定为中药材CAP教学实验基地。“桑植很适合种药材, 药材资源也相当丰富,但就是缺少渠道。要好好利用起来才行。”湖南农业 大学教授彭国平还对石万祥大加称赞,“他的人品相当好,对当地的农民带 动作用特别大。作为有市场头脑的人,但他赚农民的钱很少。收购药材从来 不压低价格,自己亏了,自己承担。”

2006年,石万祥成立了万祥中药材种植协会,发展中药材种植大户1058 户,拥有了种植基地23个。2008年成立桑植县万祥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 他告诉记者,目前人工种植黄柏、虎杖、玉竹、木瓜等适销对路的中药材已 达20000多亩。

        石万祥说,成立协会以来,大山深处农民的生活更好了。一亩药材的收 入最低有三千多,高的有五千多,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赚了钱,当地的马 路也修宽了,人们将旧房换新房,有的甚至还买上了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