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将把中药材产业发展到2万亩以上,使其成为贫困农民可持续增收的产业,确保所涉3000余贫困户年内顺利摘掉‘贫困帽’是我的责任。”2月25日,重庆市革命老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万朝镇中药材种植现场会上,该县政协委员、恒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何泽奉说,“通过众多的专业合作社组建成联合社抱团发展,形成贫困农民长效增收的机制。”
何泽奉(左一)指导贫困户初加工前胡
金融给力,解决贫困户资金难题
2月25日,时序初春,但数年未见的“倒春寒”让万朝镇万福村石方组也寒气袭人。一大早,镇政府部分干部“忘记”当天是休息日,在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领下,组织当地不少老百姓忙碌起来,为当天将在此举办的中药材种植现场会忙个不停。
上午9:30许,何泽奉和中药材种植技术员一道带着肥料、前胡种子驱车到达现场后,百余干部群众围了过来,争着帮忙搬运,现场会如期举行。
万朝镇中药材种植现场会
“联合社能有今天,广大贫困户能有今天,全靠国家的政策好啊!”现场会上,政协委员何泽奉感叹道,“起初的合作社建立时资金困难,重庆银行在了解我们的贷款需求后,给我们批了300万元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垫付农民种子、化肥款等支出,从根本上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据了解,何泽奉带领一班人创建的恒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采用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切实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质小微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以“1+N”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带动扶贫工作开展。
“在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已经和4家银行谈妥了,今年由他们分片对接实施金融扶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种植中药材的资金难题。”政协委员何泽奉信心满满地说,今年,联合社中药材种植涉及30个乡镇(街道)9100多户农户,其中贫困户3000余户,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销售收入有望突破3000万元。
机制创新,让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恒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初加工厂建在大歇镇黄山村,这个村的农民也因此“近水楼台先得月”。政协委员何泽奉说,2015年初,合作社用一种入股的机制,将全村80%的土地集中起来,建起1500亩的中药材基地。当然,村里的60多户贫困户也都被覆盖其中。
年过六旬的付光灿是黄山村多年来的贫困户。近年来,他和老伴却因中药材产业焕发出了“青春”,家里的3亩多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除固定获得流转金收入外,他们都在合作社的加工厂里务工,每天分别有70元和60元的工资。
“这一年下来,我们老两口有3万元的纯收入,按现行脱贫标准,我们县不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还不行哦。”付光灿笑着说。
何泽奉(左二)指导贫困户种植中药材
合作社在黄山村所实行的机制,是一种农民和贫困户用土地入股,然后将贫困户中有劳动力的吸收进加工厂务工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前些年,黄山村有一些土地闲置荒芜,春去冬来,草长草灭。2015年初,合作社出资进行统一耕种,所获得的收益农户与合作社实行五五分成;对未闲置的土地,以每亩每年稻田500元、土地300元的收益入股,交给合作社种植中药材。
“这一机制不但解决了黄山村的土地闲置问题,也让60多户贫困户都有了产业,并通过中药材产业实现脱贫。”政协委员何泽奉高兴地说,目前,该村已经全面脱贫。
延长链条,让3000余贫困户年内脱贫
恒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链条。在这一链条中,带动贫困户脱贫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政协委员何泽奉介绍,截至目前,联合社已在全县30个乡镇(街道)的82个村200余个村(居)民小组规划落实成片种植前胡、百合、南苍术等中药材基地2万余亩,组建了16个专业合作社,另有14个专业合作社正在申办中。
“这些中药材种植基地中,有3000余贫困户参与种植中药材。”政协委员何泽奉说,通过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带动,让这些贫困户能够有效地脱贫。
在帮助和带动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产业中,联合社建立起产业发展保障机制和扶持机制。在保证种植成功中,联合社实行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在技术保证上,为每个基地村派驻了一名技术员,巡回到药农的田间地头进行指导。
在扶助贫困户和药农中,联合社实行了按照中药材交售量给予种子(苗)、化肥和农药补助。
“在扶持贫困户和药农中,我们还实行返利。”政协委员何泽奉说,对交售中药材的,实行现场返利,按每交售1公斤返利0.1元的标准当场计算,返给贫困户和药农。
“几年来,恒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运用这些机制,不仅促进了石柱中药材产业发展,还让中药材产业发展区域的贫困户有了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在当天的现场会上,石柱县供销社负责人说,作为供销社,将全力做好专业合作社管理和协调服务工作。
保护生态,紧扣“康养石柱”建设中心
坚持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是中央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康养石柱”建设的总体要求。
事实证明,越是贫困的地方,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依存度越高。在扶贫攻坚决胜阶段,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分享绿色福利而共同建设“康养石柱”,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关乎扶贫攻坚质量与效益的课题。
“既让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子,又紧扣‘康养石柱’建设中心。作为企业,务必与当地党和政府的决策保持高度一致。”政协委员何泽奉说,中药材在石柱长效脱贫中是一项很好的产业。县委书记蹇泽西也很关心这一产业,去年还专程前往种植基地,就既能把这一产业做成可持续脱贫的长效产业又有效保护生态作了专题调研。
“严格按照种植规程生产出来的中药材,不仅是‘疗养’的佳品,百合等部分药材还是‘食养’的‘座上宾’。”采访中,政协委员何泽奉对“康养石柱”认识颇深,他说,今年在中药材种植的各个环节中,不仅严格技术规程杜绝农药农肥超标,同时在生态保护上狠下功夫。
看到一个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忙而有序的备耕场面,目睹老百姓一张张满怀信心的笑脸,深悟联合社负责人一句句朴实而铿锵有力的话语,贫困户喜获丰收顺利脱贫后欢呼雀跃的场景已在人们脑海闪现。
{{item.nickName}}
{{item.createTime}}
回复{{item.parentNickName}}:{{item.commentContent}}
{{item.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