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磐安:打造中药材服务业集聚区

磐安县委宣传部 2011-11-05 09:34:46

    磐安县概况

    磐安地处浙江中部,与东阳、永康、缙云、仙居、天台、新昌等市县接壤,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是钱塘江、瓯江、灵江和曹娥江四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浙江省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区。截止2008年,全县辖20个乡镇,36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人口20余万,县域总面积约1196平方公里。

    磐安山青水秀,环境优美,被誉为“浙中大盆景、天然氧吧城”。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4%。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Ⅰ级标准。四江源头交接断面水质历年考核均名列前茅。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有“花溪-夹溪”省级风景名胜区、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绝美的百杖潭景区、高姥山景区,拥有玉山古茶场、榉溪孔氏家庙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昭明院、戚继光抗倭古迹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中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大县”之一。

    磐安资源丰富,特产众多。是“天然的药材宝库”,有家种和野生中草药1219种,“浙八味”中白术、元胡、玄参、贝母、白芍主产于磐安;是食用菌生产大县,一年四季飘菇香,为我国最大鲜菇出口基地;是优质名茶主产地之一,所产茶叶色翠、质厚、香久、味醇,多次在国内评选中获奖。此外,磐安猕猴桃、板栗、高山蔬菜等农特产品品质上乘,纯净无污染,久负盛名。

    200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完成一般预算总收入4.94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3亿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4亿元,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42亿元,增长5.9%。

    磐安新城区概况

    由于磐安县城区所在地安文镇四面环山,地形复杂,可建设用地有限,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县城的拓展空间显得捉襟见肘。因此,新一轮磐安县城总体规划确定了城市跨过白云山,向县城西南方向发展,把深泽和新渥两个乡镇纳入县城,作为磐安新城区的城市发展战略。新城区位于磐安老县城的西南部,北接安文镇,东连双蜂乡和仁川镇,南邻冷水镇,西与东阳和永康市接壤。新城区东西宽4.53公里,南北长8.89公里,区域土地面积17.42平方公里。诸永高速公路从新城区穿越并在该区设出入口,为新城区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新城区的开发条件日趋成熟。新城区主要可分为两大片区,其中深泽片区以高速公路和新城区行政中心为依托,以居住休闲、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教育和中小企业孵化园为发展方向;新渥片区以“浙八味”特产市场为依托,以商贸服务、中药材加工、仓储物流为其主要发展方向。新城区建设力争“二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效,五年见新区,十年建新城”,把新城区建设成为商贸发达、人口集聚、服务便捷、企业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功能区块。

    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医药产业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3%,80年代为8.5%,90年代为7.5%,2005年~2010年间仍维持在7%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16.6%左右,“八五”期间为发展最快的5年,年均增长率为22%。我国医药制药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36个行业中排在18位~20位,属于中等水平。

    作为医药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行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一方面我国具有完整而成熟的中医理论体系,并具有为数众多的中医院、中医学院。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世界上中药材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据调查,我国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已达12807种,为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特别是随着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医药行业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地位逐渐显现,用中医药治病的观念逐渐被许多国家所接受,欧洲的许多国家已设有中医院,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对中医药的作用更为肯定。可以预见,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中成药、中药饮片行业的不断发展,整个医药产业对中药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

    中药材产业是磐安的传统优势产业。磐安中药材久负盛名,自宋代以来,磐安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就一直被世人所称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磐安成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改革开放以来,磐安中药材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知名度不断扩大。1996年,磐安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命名为“中国药材之乡”,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中药材强县。近年来,全县中药材生产面积稳定在6万亩以上(不含木本药材),为全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天麻的产量均占全国的20%以上,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磐安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磐安农业产业中效益最好、致富面最广、优势最强的支柱产业。中药材生产遍布全县各乡镇,出现了“家家户户种药材,镇镇村村闻药香”的繁荣景象。且在长期的药材栽培过程中,农民合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不断改进栽培技术,逐步形成了与磐安生态条件相适应的、独特的、较为成熟的栽培和加工技术,使中药材的品质不断提高,道地药材名扬四海。目前全县中药材年产量在1.3万吨以上,占金华市总量84.28%。磐安白术外形似蛙(俗称“蛙术”),断面菊花纹,味清香,为白术中的精品,常年种植面积1.8万亩左右,年产量3000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有“全国白术,磐安四成”之说;磐安元胡外观黄亮,圆坚饱满,生物碱含量高,常年种植面积1万余亩,产量1000余吨,占全国的20%以上;磐安玄参质坚性糯,皮细肉黑,枝条肥壮,而得名“乌元参”,长年供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作原料,常年种植面积8000多亩,年产量2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磐安白芍外形圆直,质地坚实,断面菊花心(又称菊花芍),味清香,久煮不糊,深受商家青睐;磐安浙贝母质地优良,粉性足,深受国内外客商的欢迎,近几年磐安浙贝母种植面积1万亩左右,产量1000余吨,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全国80%以上的浙贝母商品通过磐安销售,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浙贝母集散中心;磐安玉竹条长、肉肥、柔润甘甜,常年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产量200吨,是全国重要玉竹出口生产基地;磐安天麻常年种植面积300多万穴,产量200吨,居全国之首,被誉为“天麻之都”。

    中药材多品种、小批量的特性,决定了中药材比较适合通过专业市场交易降低交易费用。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中药材行业的发展,各地纷纷建立中药材交易市场,为中药材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浙江及其周边的福建、上海、江苏等省市均无国家定点的中药材市场。

    集聚区建设现状

    地理区位

    集聚区所在的新渥片区位于磐安县西南部,距县城18公里,东至天台,南至仙居,西至永康、缙云,北至东阳、义乌,其距离均为55公里左右,有“五都中心”之称。新渥又是磐安至丽水、温州的必经之路,为浙江省星火示范乡镇、金华市中心镇和县级中心集镇,同时也是浙江省教育强镇、金华市文明镇和金华市教育强镇,是磐安新城区的核心区块。诸永高速磐安互通口的设立,极大地缩短了磐安与浙中城市群和长三角经济圈的时空距离,也为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土地利用状况

    中药材服务业集聚区位于新渥镇镇区的北侧,总规划用地面积约4.26平方公里。其现状用地主要是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基承载力好,用地开阔,交通便利,便于集中连片开发,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益,迅速扩大影响力。

    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随着新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集聚区内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目前集聚区内的主要道路框架已基本建成,给排水系统的主干管道铺设正全面铺开,磐安中国药材城一期工程已建成,处于顺利交付过程中,其他基础设施也处于紧张的施工过程中。

    SWOT分析

    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

    磐安县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丰富的地方气候和小气候资源。县内不同地段的气温、降水和日照差别大,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作物,特别是受高山峡谷影响,常有云雾遮盖,日照时间短,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磐安成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境内的大盘山因有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而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唯一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普查,磐安全县境内有药用植物1219种,约占浙江省药用植物资源的68%,动物药材42种,是全国著名的中药材生产大县。“浙八味”中的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等五味道地药材盛产于磐安(俗称“磐五味”),种植面积占浙江省的四分之一以上。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其中,天麻、贝母的种植面积在5000亩以上。全县现有中药材种植户4.8万户,从业人员6.8万人。

    不断改善的区位交通优势

    一直来,磐安虽然位于台州、丽水、金华、绍兴四地市的交接地带,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有利于磐安及周边县市中药材的集散,具有较强的市场集聚力,但受地处山区,交通、用地等条件限制,现状区位条件无法转化为现实经济区位优势。

    2008年,随着诸永高速公路的贯通,新磐缙公路的修建,中药材服务业集聚区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诸永高速是杭州至温州间最便捷的通道(磐安至杭州1.5小时,至温州约为2小时),从而为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

    磐安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据史料记载,磐安药材宋代已贩运宁、绍商埠转外销,其中玉竹等10余种药材列为贡品。清朝和民国时,“浙八味”中的白术、元胡、白芍、玄参就为磐安四大传统道地药材,品质优良,深受商家青睐,曾有“药花开满若霞绮,玄参、白术与白芍,更有元胡,万国皆来市”之说。集聚区所在的新渥镇素有“江南药镇”之美誉,在全国中药材行业有较强的影响力。

    相对良好的用地条件优势

    集聚区所在的片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地势相对平缓,地质基础好,用地条件优越,属非农保建设用地,建设成本低廉,并且集聚区周边尚有大片的荒山和丘陵,为集聚区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集聚区的培育和今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安文镇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磐安县委、县政府把开发重点向新城区转移,对新城区的土地开发带来政策上的导向和经济上的优惠,其开发优势更加明显。

    劣势

    建设资金较为短缺

    磐安是浙江省欠发达县,是浙中城市群中社会经济发展最不发达县,虽然近年来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提高,200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完成财政总收入49395万元,同比增长13.16%。但是,总体经济社会发展与周边地区的差距还很大,2008年全县人均GDP仅 元,相当于全国、全省水平的80%、43%;人均财政收入元,相当于全国、全省水平的62.6%和51.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相当于全国、全省水平的106.9%、55.0%;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相当于全国、全省水平的96.6%、67.1%。同时,各项建设的任务还很繁重。因此,建设资金短缺影响集聚区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集聚区发展的瓶颈。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磐安新城区的建设起步较晚,且基本上在一张白纸上开始建设,使得新城区开发建设的前期投资需求量大,资金压力大。因此,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磐安中国药材城一期已交付使用,道路框架已基本拉开,给排水工程等都处于建设之中,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还很重,离完善还有相当的距离,包括道路、给排水、电力电信以及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集聚区要形成规模,产生集聚效应,还需要有完善、便利的配套公建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但是目前集聚区周边相关的商业、餐饮、旅馆、金融保险、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尚未建成,影响了集聚区的快速发展。

    机遇

    政策环境调整为集聚区的发展带来机遇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服务业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长点,国家、省、市及磐安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加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优惠政策,无疑给浙江(磐安)中药材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政策空间和发展空间。

    区域竞争缺位为集聚区的发展带来机遇

    目前,就中药材服务业集聚区而言,浙江(磐安)中药材服务业集聚区的提出填补了浙江省该类服务业集聚区的空白,省外的江苏、上海、福建等周边省市也无相类似中药材服务业集聚区,区域竞争的缺位为浙江(磐安)中药材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磐安“浙八味”特产市场经过多年的经营,已成为区域中药材的集散地,为集聚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磐安食用菌、茶叶等特产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在本区块建设以中药材、食用菌、茶叶为主要交易对象的服务业集聚区,具有较强的带动力和辐射力。

    挑战

    磐安中药材集聚区发展机遇良好,但受地方经济不是很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等因素的制约,一些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集聚区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竞争力较强、能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集团,在产业协作、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人才引进、资金保障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与发达地区产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时刻面临着周边交通条件更为有利、经济基础更为雄厚的县市及其他地区发展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