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快讯
现在吉林产地猪苓已经开始产新,有诸多农户已在山林中开始采挖猪苓,现在新货湿度稍大,农户采摘的均在晾晒中,近期由于市场行情差,现在产地收购商家少,地商贩也是随够随销,现在产地统货(干湿度、质量不一)价格在160-170元之间,选货价格在180元左右,产地仍有部分陈货,现在陈货价格在190-200元左右(全干)。
参考资料
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为我国常用菌类药材,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并出口东南亚各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一、用途拓宽,需求猛增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统计,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全国年需求量仅20万公斤左右;60年代以后至70年代以前全国年需求量增至35万公斤左右;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研究,发现猪苓多聚糖有抗癌作用,随着猪苓多糖注射液的大量运用,从而使猪苓的需求量大增,至80年代,全国年需求量猛增至70万公斤左右。估计现在全国年需求量为100万公斤。
二、资源减少 库存告馨
猪苓的商品来源于野生资源,多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次生林中。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猪苓的野生蕴藏量为600—700万公斤。自1980年中药材市场放开后,由于价格的变化,猪苓的购销大幅度上升,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没有跟上,群众连年无序采挖,加之前几年大量毁林开荒造田,使野生资源越来越少。随着需求的增加,各地库存逐渐减少,而直至告馨。
三、人工栽培 发展缓慢
人工栽培猪苓,虽然早已实验成功,但是由于人工栽培技术要求高,工序繁杂,需3—4年方能采收,且单产低,收益少,故至今很少有人栽培,因此发展缓慢。
四、供不应求 价格续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加之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今后对猪苓的需求仍呈逐年上升之势。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人工栽培又发展缓慢,预计从现在起至2005年前,供求缺口会逐年加大。猪苓将成为新世纪的热点品种,其价也将随之继续上升。目前其价格在25—30元,预计在今后1—2年内,价格将突破50元大关。
五、发展种植 确保供应
综上所述,单靠野生猪苓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我国森林资源丰富,适宜栽培的土地较多,发展生产潜力较大。因其用途拓宽,发展前景远大。建议有关机构,要加强科研工作,研究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积极扩大人工栽培,逐步形成生产基地,确保人们对猪苓的药用需要。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item.nickName}}
{{item.createTime}}
回复{{item.parentNickName}}:{{item.commentContent}}
{{item.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