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培植室让幼苗留存药性

泉州晚报 2013-08-20 10:58:39

“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组培快繁,可批量地进行种苗繁殖,满足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但其品质与药效仍不及天然野生药材。”虽然培育基地设于山清水秀的永春县湖洋镇湖城村开山岭,但借由温室大棚打造的金线莲铁皮石斛等药材的生长环境,在泉州市景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胡云莺看来,仍无法达到最佳的培植效果。

某次偶然经过厨房,她发现一些用以烧火的原生木头被丢弃在外,拾起一块带回大棚,基于铁皮石斛常附生于树上的特性,胡云莺便将铁皮石斛苗植入木头中,借由木头中的养分,加上大棚营造的温暖、湿润且半阴的环境,铁皮石斛幼苗居然在木头上萌发新枝,这次成功的尝试让胡云莺欣喜不已,如此仿野生的种植方式,不仅有利于铁皮石斛的生长,且能进一步还原出野生铁皮石斛所具有的药性。

与胡云莺创新式的仿野生培植方法不同,来自德化县赤水镇福全村华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几位负责人采取了直接“放养”的方式。指着自家所住村庄后山上那片原始阔叶林,该合作社的负责人之一的陈贞焕说,这片林地位于海拔1100至1250米之间,全年温度都在20℃之下,林中的植被多样且四季常青,山涧中有潺潺的溪水流淌而过,土质松散潮湿,独特的自然环境促使了野生金线莲的生长,同时也为人工培植金线莲提供了“天然培植室”。

顺着陈贞焕的指引,踏着林中的石板路循迹而下,在一大片落叶林下,随处可见一盒盒装满金线莲幼苗的镂空封盖塑料箱,随手打开一盒,一眼便可瞧见里面的金线莲,叶子上金色细纹清晰可见。“林下种植的金线莲虽然生长较为缓慢,但它们一年四季接受着自然的光照与雨露的滋润,加上清新空气的净化,以及用塑料箱或网布封住金线莲种苗,防止了林中的鸟儿啄食,各个环节都保证这些金线莲的产量与品质。在这种天然环境下生长的金线莲,其品质与野生金线莲是十分相近的。”陈贞焕说,林下培植金线莲,不仅能提高林地使用面积和使用率,既不需要砍伐林木,也不破坏生态,还能保持水土。谈及销量,陈贞焕透露,去年年底,合作社种植的金线莲已进行第一轮采摘,单是鲜品便已供不应求,足见消费者对于此类林下种植金线莲产品的青睐。

从2005年开始,益康中草药培植研究所技术顾问叶永开也开始琢磨着,如何将本地特色药材黄花远志进行仿野生培植。“黄花远志过去多隐匿于山上,现在已经不多见,我想若不及时培育种苗,此种药材很快便会消失,十分可惜。”叶永开说,除了对于生长环境苛求,黄花远志的播种方式亦有一个难点。当地的老者介绍,野生黄花远志的播种大多通过鸟儿来进行,鸟儿吃下种子,没有消化的种子经过小鸟的粪排在野外,萌芽生长。

经过近4年的不断尝试与研究,叶永开最终摸索出了一套适宜黄花远志繁育的方法,在种子的保存、播撒、发芽到成株等过程中加入一些改变。经过测试温度、湿度、通风环境及播种方式后,依照黄花远志喜阴怕晒的特性,叶永开最终将种植黄花远志的种地设在了四面环山且日照稀少的德化县浔中镇石山村初溪坂的山林深处,这不仅让荒废的田地充分利用发挥它的价值,依照药材生长习性的相同性,除了种植黄花远志外,可清热利湿气的牛奶籽、有利于止血的大蓟、具有滋阴清热的十大功劳、可治跌打损伤的七叶一枝花及能消肿解毒的风柜斗草等过去只能跋山涉水上山采摘的珍贵药材,如今亦被叶永开引种于培植基地之中。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