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盛游/文 黄泽振/摄
昨天下午,磐安举行江南药镇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建设精品道地药材平台,引领中国中药产业振兴新道路”。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名中药材产业领域精英人才汇聚一堂,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招才引智。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磐安调研时指出:“中药材是磐安的最大优势,‘浙八味’中‘磐五味’就占了五席,中药材产业是‘生态富县’的重要依托。”15年来,磐安牢记嘱托,努力把最大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争取成为中药产业振兴发展的策源地、加快建设浙产道地药材的集散地、努力打造精品道地药材的主产地。
磐安县县长王志强介绍,磐安经济总量不大,只占全省的0.17%、全市的2.3%,但中药产业产值在全省、全市的占比达到了9.5%和59.4%。去年,磐安中药材种植面积7.47万亩,产量1.9万吨,产值5.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4%。该县有中药材种植户4.8万户,从业人员6.1万人,占总人口的1/3。
同时,江南药镇已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小镇,并入围20个示范小镇候选名单。依托江南药镇建设牵引,磐安将努力实现中药材产业由农副产品到全产业链布局的蜕变,实现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升华,实现粗放发展到创新驱动的飞跃。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医药健康产业成为备受关注、前景广阔的蓝海产业。”王志强说,在中药材产业振兴发展的道路上,磐安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伙人”越来越强、“试验田”越来越多。该县确立了“1+3+3”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建成省中医药研究院磐安分院、省中药材研究所磐安分所、浙江理工大学磐安现代中药创新研究院,“国千”专家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人才要素不断集聚,创新动力持续增强。
在此基础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康恩贝、北京和嘉慧康的相关负责人,提出了振兴磐安中药材产业的思考和建议。省中药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王志安说,不妨让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引导、企业通过质量主体创新驱动、协会通过架设沟通协调桥梁,围绕中药材等级标准聚力破题“真伪”和“优劣”这两对关系,将磐安打造成全国道地精品中药生产示范区、中国浙产优质药材集散引领区、中药材+乡镇振兴模式创新区、国家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样板区。
江南药镇也是我市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全市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梯度创建格局,我市共有省、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对象26个(其中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10个)。截至2018年6月,全市特色小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661.76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累计完成额489.51亿元,占比74.02%。
其中,市发改委以创建省级特色小镇为主要目标,突出产业特色、重视规划引领、注重现实基础,在全省率先出台《金华市特色小镇创建导则(试行)》,落实各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的创建主体责任,建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发改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市领导联系和部门帮扶指导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健全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推进机制。如江南药镇就专门成立建设指挥部,始终坚持在一线协调,服务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实现“弯道超车”式跨越发展。与此同时,江南药镇积极汇聚人才优势,目前共引进国家级大师2名,省级大师1名,“国千”人才1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11人,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创新动力。
{{item.nickName}}
{{item.createTime}}
回复{{item.parentNickName}}:{{item.commentContent}}
{{item.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