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DRG试点,中医药如何适应?

康美中药网原创 2019-06-18 11:55:35

何为DRG

诊断相关组将同质的疾病、治疗方法和资源消耗(成本)相近的住院病例分在同一组,确定好每一个组的打包价格,制订医保支付标准。俗话称“打包看病”。打个比方,青壮阶段的人看个单纯病毒性感冒,需要多少费用,都是根据以往病例样本统计而固定了的,避免出现个别“大处方”、“大检查项目”。由于该分类不成熟,在中医领域还未正式启动。

上个世纪60年代,诊断相关分组(DRG)诞生于美国,80年代时,美国新泽西州便把诊断相关分组用于医疗保险支付。从全球范围看,国际平均有1100个诊断组左右。DRG付费科学而严谨,已成为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多个国家先进的疾病支付方式。

我国试行诊断相关分组

目前,医保是我国最大的民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患者的医药费负担,是新医改的最大目标,先进的DRG付费工具被“寄予厚望”,中国引进之后,结合实际国情,形成了中国特色的DRG收付费系统,缩写名为C- DRG,它不是一项简单的分组或服务,而是一整套体系。该体系由1个规范体系(《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规范》)、3个基础工具(即中国ICD-10国标版、中国临床疾病诊断规范术语集、中国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CCHI))、1个成本平台(全国医疗服务价格和成本监测与研究网络)、1套收付费政策原则(费率调整和收付费政策原则)构成,简称“1311”体系。2017年,国务院办公室印发〔2017〕55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选择一定数量的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国家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试点。去年底,在深圳、克拉玛依、三明开始分组试点,全力推动DRG的执行落地,而在深圳,理论上预计能覆盖98%的病例。

DRG助攻,降低患者的医药费

5月20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试点扩大到包括北京、天津、佛山等30个城市,结合5月的三级医院绩效考核方案进行。

增加DRG试点,中医药如何适应

伴随“4+7带量”、“C-DRG”、“药占比”等政策挥出组合拳,在吸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借助市场力量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的同时,还能强化医保对各类型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和合理用药管控。此前的4+7带量管住了采购入口,现在的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又管住了疾病费用的出口,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大进步。

“辅助用药”地位堪忧

对于风口浪尖中的“辅助用药”来说,DRG的落地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支付预算规定,开的药越多医院结余越少,反而会沦为医疗机构的医疗成本,在合理用药的大环境下将受到重点关注,并将随着行业转型、合规趋严而逐步失去竞争力,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原来占据综合公立医院费用“大份额”的中成药,其未来的地位堪忧。

饮片或迎来新机遇

独立于以上分类支付系统的中药饮片,在治疗途径不完全确定的情况下,依旧具有独特性,没有“药占比”考核,诊断处置方式根据各医疗机构和医生习惯、处方偏好的不同,各有差异。

但将来,中药饮片在中医院的使用也会遵循中医病症分类,去年11月6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更新关于发布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18年第109号)。

2018年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完善中医药参与医保支付改革联系点机制,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方式,在DRG中推进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等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供医疗机构使用。例如支气管扩张症、风寒袭肺证等。

增加DRG试点,中医药如何适应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病症为单元,以效果为导向,不管中医还是西医,届时整个医疗系统都将更加阳光透明。而如何准确使用经典有用良方,供应有效药材品种,是中医医疗机构和饮片行业的共同使命,不要陷入“中医亡于中药”等无谓的争论中,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产物,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有句话说,能承受得住多大的诋毁,就能承受得住多大的赞美。中医药受到争议的背后,正是人们对它充满期待,我们要相信中医药未来的发展,必然会受到整个社会的赞美。

(撰稿人:康美数据指数部  责任编辑:钟德洪  张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