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甘遂又称猫儿眼,肿手花根。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 ex T. P. Wang的干燥块根(CT1-53-1,2,3)。
【化学成分】
含γ-大戟甾醇(γ-Euphorbol)、甘遂甾醇(Tirucallol)、 α-大戟甾醇(α-Euphorbol)、维生素B1、柠檬酸、棕榈酸、鞣质等。
【产地分布】
陕西渭南、三原,甘肃天水,河南洛阳,山西等地。古以陕西产者为道地药材,现以山西等地产者为佳。
【性状鉴别】
1、原药材
形状:呈连珠状,纺锤形、椭圆形或长圆柱形,长1-5cm。
颜色及表面:表面洁白或黄白色(已撞去外栓皮)。未去净栓皮处显棕色斑点,陈久则变红色。
质地:硬,易折断。
断面:粉性,皮部色白,约占半径的1/2,木质浅黄色,微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形者纤维性较强。粉性足者用水浸湿后木质部显黄色。
味:微甜、辛,有持久的刺激性辣味。
2、质量标志
以肥大、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或半球形,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厚壁细胞长方形、梭形、类三角形或多角形,壁微木化或非木化(图 1-60)。
【理化鉴别】
1、化学定性
取粉末1g,加乙醇10ml,冷浸24小时,滤过。取滤液2ml,置蒸发 皿中,在水浴上蒸干,沿管壁加浓硫酸1ml,二液界面显紫红色环(检查植物甾醇)。
2、薄层色谱
(1)取粉末的乙醇冷浸液与对照品大戟甾醇分别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用苯-乙 醇(4:1)或正庚烷-苯(1:1)展开,喷醋酐-硫酸(1:1)显色,样品与对照品在相 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紫色斑点。
(2)取炮制品粉末10g,加80%乙醇100ml,冷浸7天,每天振摇3次,滤过。取滤液50ml,水浴除去乙醇,用苯萃取4次,每次10ml,合并,定容至50ml,作为点样液。 另取样品粉末10g,加水100ml,密闭,于90°C保温4小时,滤过。取50ml加乙醇 200ml,放置过夜,滤过,残渣用75%乙醇洗涤,滤液于水浴除去乙醇,用苯同前法萃取作为点样液。取上述2种点样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醋酸乙酯(90: 3)展开,用硫磺蒸气熏,斑点呈黄色。
{{item.nickName}}
{{item.createTime}}
回复{{item.parentNickName}}:{{item.commentContent}}
{{item.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