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致行业遭遇冰火两重天 隆回金银花沉浮记

网络转载 2014-08-19 09:33:28

近年来,持续发酵的金银花和山银花“名分之争”,让“中国金银花之乡”隆回县的花农很受伤。以前140元/公斤都供不应求,现在18元/公斤竟无人收购,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花开无人采”的窘境。

隆回瑶家人祖祖辈辈种植金银花,昔日的致富花成了伤心花。曾经风光无限的金银花,缘何从抢手货变滞销品?

2005年版和2010年版的《中国药典》,把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今年3月以来,有媒体报道某知名饮料企业“用山银花替金银花,降火茶变上火毒”,其后有报道指出,“山银花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对此,西南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晓玉指出,由于所谓的“金银花是‘正宫娘娘’,而山银花是‘嫔妃’”的说法,造成市场上的恶性竞争。药学专家表示,二者在临床应用上药理相通、药性相同,可以通用。

千百年来,南方人用来消暑降火的金银花真是“山寨”花吗?

近日,《法制周报》记者走访隆回金银花原产地,听花农讲述了金银花冰火两重天的遭遇。

◎原来种植金银花使不少人发家致富,而现在所有大面积种植户都在赔钱,一些种植户甚至想毁掉现有的金银花基地。

◎二者“分家”意味着,过去含有金银花配方的中药处方、中成药以及各种饮品均不能用山银花代替或混用,否则将违法。

◎ “希望专家谨慎命名,一名之别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命运。”在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隆回县县委副书记陈历贤表示。

现状:花农之伤

眼下,正是金银花干花上市时节,愁云却笼罩着“中国金银花之乡”隆回县。那朵黄色的小花,委屈地贴着“山银花”的标签。蒋元仿告诉记者,花农还是习惯性地称它为“金银花”。

现年58岁的蒋元仿是隆回县小沙江镇分水村种植金银花致富的第一人,他于1978年开始种植金银花,“往年花还在树上,就有人来交定金了。”而眼下十几吨金银花把家里几间房子都堆满了,依旧找不到销路。以前140元/公斤都供不应求,现在18元/公斤竟无人收购。

蒋元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金银花花期时,每亩地大概要雇用10个短工,每天要给每个短工开20元~38元工钱。

“这样的工钱很多人还不一定肯干。”老人盘算着,很多地方每天给工人开工钱50元左右。而如今,种植户卖给收购商的价格一般每公斤干花18元,这还不包括管护费用,明显不够成本。

“还要给工人安排3餐伙食,请人不划算。”蒋元仿家种植了20多亩金银花,往年采摘时需要请十几个人。今年,他没请工。采花时节,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带儿媳和7岁大的孙女去田间干活。他一直干到夜色漆黑才独自回家,老人的面颊和双臂已晒成古铜色。

采访当日,老人还在忙着挑选干花打包。他用袖口拭了下满头的汗水,从簸箕里捧了一大捧金银花,慢慢塞进蛇皮袋里。

他原本近20万元的存折如今只剩下几百元的零头。孙女小红在门前的马路上蹦蹦跳跳,并不知道爷爷脸上的忧愁意味着什么。

今年以来,湖南、广西等多地山银花价格跳水、销路不畅,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花开无人采”的现象,不少鲜花烂在花田里。

小沙江镇党委书记段小红告诉记者,小沙江镇每家每户几乎都种植了金银花。原来种植金银花使不少人发家致富,而现在所有大面积种植户都在赔钱,一些种植户甚至想毁掉现有的金银花基地。

2003年非典爆发时,金银花价格最高涨到每公斤180元;2009年,甲流爆发,金银花一度涨到了每公斤280元,价格最高时每公斤卖到400元。

“这么低的价格还是头一次。”段小红长叹了一口气。镇上的药市街是当地金银花交易中心,集中了几十家经销门面。如今,大部分门面处于关闭状态。

“今年金银花不好卖,很多收购商家里都堆满了货。公司现在积压了80吨货,如果这些货卖不掉,将亏损200多万元。”隆回县鸿利药业公司总经理舒利是受损最严重的收购商之一,“再这样下去,整个产业就瘫痪了!”

舒利经销金银花有30余年,以前主要给国内几个著名的药厂供货,每年出货量上千吨。有些精加工的金银花甚至出口到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出厂价是普通金银花的3倍。

“国外的客商要求很严,他们在国内考察了很多地方,最后点名只要隆回小沙江地区的。”想起早些年生意火爆的场景,舒利陷入了沉思中。

自从隆回金银花被称为山银花后,舒利的公司今年一吨货都没有卖出去,濒临破产,“孩子马上要上大学,现在学费都成问题。金银花卖不出去,所有的钱都押在上面。”

起因:改名之说

隆回县从上世纪70年代起大规模种植金银花,全县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约六分之一的人口在四分之一的耕地上种植金银花,产量占全国的60%。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金银花之乡”称号;2009年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金银花一度成为隆回的支柱产业,帮助当地农民发家致富。

曾经风光无限的金银花,缘何从抢手货变滞销品?

隆回金银花冰火两重天的遭遇源于几年前的一次改名。

2010年之前,忍冬科的几种植物都可称作金银花,实际中也经常混用,包括制药在内的各行业均未明确加以区分。2010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金银花和山银花进行了明确区分,南方种植的金银花改名为山银花。按照2010版药典规范,“忍冬科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或黄褐毛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被称为山银花,只有忍冬的花才能称金银花。山银花不能入药。

二者“分家”意味着,过去含有金银花配方的中药处方、中成药以及各种饮品均不能用山银花代替或混用,否则将违法。

专家解释,分列的主要原因是遵循“一物一名”的原则,对药物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和命名。

有药学专家表示,千百年来,金银花、山银花其实并无区别,无论是药农、中医还是医药企业都把二者统称为金银花。二者在临床应用上药理相通、药性相同,可以通用。

“金银花与山银花植物来源同科同属不同种。金银花来源于忍冬科植物忍冬,山银花来源于4种忍冬科植物。既然‘一物一名’,南方的金银花也有很多种,为何又统称为‘山银花’?专家们索性给这些花多取几个名字。”老花农蒋元仿认为,专家的改名之举草率且不负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提出:“当时忽略了一个问题,原料药这样分开是合理的,但是复方制剂怎么办?从医学发展角度来看,金银花与山银花功能是一样的,这两个药是没有区别的,完全可以通用,分列不宜。”

或许,专家当初为南方金银花更名时,并未料及会造成今天的严重滞销。

“希望专家命名谨慎,一名之别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命运。”在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隆回县县委副书记陈历贤表示。

升级:“毒花”之论

陈历贤分析说,隆回金银花滞销与个别媒体的不实报道密切相关。

今年3月以来,有媒体报道知名饮料企业“用山银花替金银花,降火茶变上火毒”,而且质疑山银花的药性与金银花截然相反。

5月28日,某报纸登载了一篇题为《部分地方政府保护假冒金银花生产销售》的文章中,称“山银花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对于网上的报道,隆回县的广大花农既感到愤怒,又很无奈。

花农蒋元仿说,“祖祖辈辈种了半个世纪金银花了,从认识它起就叫金银花。凭什么说是山银花?它清热解毒的性能是上了《本草纲目》的,网上说它上火,完全是谬论。”

6月25日,该报纸对此前的误导性报道作出澄清,但已无法改变隆回金银花滞销现状。

西南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晓玉认为,由于所谓的“金银花是‘正宫娘娘’,而山银花是‘嫔妃’”的说法,造成市场上的恶性竞争。有些不法商贩恶意打压西南地区的山银花,一边打压一边低价收购,收购以后再充到金银花里,以一斤二三十块钱将山银花收回来,充到金银花里以上百的价格卖出去。

徐晓玉分析指出,自2003年“非典”以来,南方山银花产业发展迅速,因其有效成分含量高,产量大成本低,形成了对北方老产区的市场冲击。南方山银花长期以来实际作为金银花使用,自2006年开始,国家对中药材市场进行规范整顿,南方灰毡毛忍冬等山银花药材因其名不正,受到忍冬产地的强烈排挤。而一些不法商贩,一方面大肆诋毁甚至造谣诽谤山银花,压低山银花价格,一方面又大量收购山银花,将其混在金银花中高价出售,造成了市场的不良竞争和利益冲突。 维权:花农之盼

据知,“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

陈历贤向记者透露,湖南省政协和隆回县政协分别于5月24日和7月9日,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武陵山片区民族富民产业金银花遭媒体不当解读亟需引起高度关注》和《关于将我国南方“山银花”正名为“金银花”并列入国家药典的建议》的两份社情民意报告。

7月1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函,请求支持将山银花列入2015年版《中国药典》金银花的项下。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隆回山银花讨回公正的说法。”陈历贤说。

日前,由湖南省政协牵头,湖南、重庆、贵州、四川、广西5个南方金银花的主产省市区,在隆回召开了金银花产业保护与发展联席会,就南方金银花“抱团发展”达成共识,确立了南方五省市区金银花产业保护与抱团发展的具体思路。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