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中药材 海拔2300米的致富路

网络转载 2016-03-02 09:38:16

“2年前,我租了三分地,投资1万元种植中药材白芨,今年采收了300多斤,按照市场价大概可以收入5万元。”2月29日,汶川天气晴朗,克枯乡周达村主任周志文今天的心情和汶川的天气一样好。他首次尝试种植的中药材白芨取得试种成功。“我们村海拔高,以前主要靠种植传统农业为主,现在中药材试种成功后,村民们又多了一条致富路。”

果树+中药材 海拔2300米的致富路

周志文正在清理中药材白芨

周达村地处克枯乡高半山,由周达、若布、竹石达、小寺四个村民小组形成,全村197户726人。其中,若布、竹石达、小寺三个村民小组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受地理条件限制,该村三个上山组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玉米等传统农业为主,经济收入不高。

2014年,汶川县拿出资金50万元,由村民投工投劳,将三个上山组12.6公里长的通组道路由2米拓宽至4米,解决了村民运输难题,随着道路的扩建,村民也开始尝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甜樱桃、青(红)脆李种植。

“以前道路恼火,全靠肩挑背扛,现在货车都能过,地里的肥料一车就拉够了。”村民王家龙是村里率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甜樱桃种植的大户,去年仅甜樱桃一项收入就达到了10万元,今年他家栽种的10多亩青(红)脆李也将进入盛果期,预计全部水果收入将达到30万。

果树+中药材 海拔2300米的致富路

技术人员正在修剪红脆李

“这片地是我们村海拔最高的土地,以前只能种草喂牛,村民都不愿种,地也就荒废了。”2年前,周志文看着村里土地闲置,他在海拔2300多米的高山上流转土地20亩,利用挖土机,把土地全部平整,当年购买900多株红脆李大树苗尝试种植。去年,地里的李子开始陆续挂果,由于海拔高,成熟晚,挂果不多的红脆李上市后卖到了9元一斤。

沿着崎岖的通组道路一路前行,大地回暖,樱桃花含苞待放,处处生机盎然。沿路勤劳的村民们栽种果树,为树苗施肥、修枝整形,平整土地,田间地头全是劳作的场景。

今天分种白芨,周志文请了村里10多人前来帮忙,其中不少是村里的贫困户。“村民来帮忙种,既让大家挣点钱,也教会大家种植技术。”在栽种现场,周志文还专门从乡里请来了农技专家,指导村民白芨分苗种植技术。“我在李子树下种植了白芨,明后年,只要村民愿意种,都可以来这里分苗。”周志文今年收获的白芨,他并没有立刻卖掉,而是选择在自己的李子树下分苗复种,待产量大了,他再分给需要种植的村民。

果树+中药材 海拔2300米的致富路

周达村民正在栽种白芨

“白芨的经济价值高,周达村试种成功后,对下一步全乡高半山村特别是贫困户精准脱贫将起到一定带动作用。”克枯乡副乡长晏学明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周达村中药材试种成功,对走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村民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今年这片地还要再种400多棵红脆李,等全部挂果后,按照每棵30斤计算,一斤按照5元的价格,到时这片地果树收入将在20万左右。”采访中周志文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果园收入20万,树下栽种的白芨按照5倍的产量,保守估计收入有10来万。再加上套种的蓝莓、洋葱等,整个土地在未来的几年中,效益将达到50万。他成功地盘活了高半山土地效益。

在周志文的带动下,如今,村民们已将村里能利用的土地全部利用起来,发展特色水果种植。“以前,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的土地也都闲置下来了,现在全村能用的土地都被利用起来了,外出打工的不少年轻人也回乡来发展了。”周志文表示,道路好了,村里的发展条件成熟了,村民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元经济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了。

目前,周达村共栽种甜樱桃800余亩,青红脆李1400余亩,中药材基地近200亩。近年来,该村通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村民已经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