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看看,你吃的中药真假

浙江日报 2016-10-27 09:02:08

一场规模空前的“中药材真伪鉴别全国大赛”,下周四将在桐庐的桐君堂铺开。此次大赛主办单位之一的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说,这完全是一场为老百姓健康着想的活动。因为,现在的假冒伪劣药材,有点多!

近日,一位消费者在药房购买中药红花,谁知回家用水浸泡,发现药材红色即褪,水被染成红色,经鉴定系掺假者将菊花的舌状花染色冒充。

“其实,何止是近日,假冒伪劣中药材也是 历史悠久了,何止是红花,从用我国台湾野生植物黄药子冒充何首乌,到用巴蕉芋根、马铃薯、番薯等加工仿冒天麻;从用普通桔梗做成西洋参状,到用树舌加工假冒灵芝;从用老鼠皮毛、骨粉、鸡蛋清混合,压制后冒充鹿茸……。”桐君是中华药祖,杭州桐君堂药业董事长李金宝觉得,这种假冒,是对中华民族文明瑰宝的破坏,“对不起祖宗,也损害了老百姓健康”。

多个发生在现实中的活生生例子和抽验检验表明,目前中药材专业市场上的药品质量问题,的确有些多:假冒药材屡见不鲜、劣质药材比比皆是。此次大赛另一个主办单位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说,有药材专家作过一项统计,目前约有七八十种中药材被假冒。至于假冒方法,千奇百怪。“所以,为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们采取并强化了很多监管措施。”李金宝认为,还存在着隐性的劣质药材现象。这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由于一些人急功近利,中药材的采摘时间不合理,“夏药春采,秋果夏摘,冬药春挖,怎么可能确保药材质量?”二是常用中药材的非药用部位混杂于药材之中,冒充药材使用,这也降低了中药材的质量。三是掺杂使假,牟取暴利。

假冒伪劣药材是通过哪些渠道流入消费者“口”中的?专家认为,主要有三条:医院采购把关不严,最后配给了病人;药店直接卖给了消费者;居民外出旅游时购买或居住地路边摊贩、市场购买。第一个渠道,是医院责任心和识别能力的问题,而后两个原因,则是由于欠缺的药材知识,让消费者成了受害者。

我省各地都有举办的药材鉴定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价值几十万元的冬虫夏草,检验发现是假货;外出旅游买到的鹿茸片,是其他材料仿冒的;所谓石斛,其实是用石枣子……假劣药材主要集中在贵重药材上,比例相对高。

针对这种现象,浙江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认为,要杜绝假冒伪劣药材,保护百姓的用药安全,首先要把住中药材生产源头的质量关,尽快完善生产标准、规范生产流程,提高中药材质量;经营者要守法诚信经营,坚决杜绝搀杂使假;执法部门必须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中药材的现象,规范中药经营部门和医疗单位采购销售和使用中药的行为。

浙江中医药学会秘书长黄晓鸣呼吁:“无论是从传承弘扬的角度,还是从中药的发展而言,中医药需要重归真实,才地道。”

作为此次大赛的承办方,李金宝说:“目前困扰中医药发展的瓶颈有两个:一是全社会对中医药的保护力度不够强;二是中药材知识普及远远不够,尤其在年轻人中认知度低。这给假冒伪劣中药材的泛滥提供了土壤。举行这次大赛,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想补上这欠缺一环。”大赛通知上写着:“为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精髓,强化中医药人员辨药、识药、用药能力,定于11月初在药祖圣地桐君故里桐庐举办 桐君杯 中药材真伪鉴别全国大赛。”据了解,此次大赛,国内中药材主产地都将派出强大阵容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