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中药材 三五亿就控制一个稀缺单品

重庆时报 2012-04-28 04:48:09

    有关中药材的价格过山车现象,在近几年生活中屡见不鲜。

    自2008年受甲流影响,该年9月中药材出现暴涨后,在2009年5月份、2010年8月份和2011年3月份,又连续三次价格高涨,一次比一次更迅猛,此次可记为第五次暴涨点。

    据云南省药材商会统计,目前中药材市场上的80多个品种都在涨价,年平均涨幅在30%左右,三七、党参、云木香等涨幅较大。据统计显示,一般三七600元每公斤,上等的达800元每公斤,在2009年才几十元每公斤,2011年达300元每公斤,现已创下20年来峰值。太子参2009年9月22元每公斤,2011年4月飙至380元每公斤,不足两年涨了17倍。大涨同时,常用中药材价格不断下跌,麦冬、黄芪、淮山药、当归等均排在降幅前列,其中麦冬自2011年底150元每公斤直降到50元每公斤,淮山药从50元每公斤降到17元每公斤。

    由此看出,中药材市场仍是冰火两重天,关注的是价格暴涨品种,价格高低是市场经济正常现象也好,供求关系失衡也罢,时而暴涨时而暴跌的极端现象定存问题,不利行业发展,改观困局已迫在眉睫。

    以本轮中药材价格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行情,反观前几次暴涨暴跌现象,中药材价格过山车,主要与以下七种因素有关,且其中一两种因素都能导致其价格上演震荡潮。

    其一,自然灾害引发供需关系失衡。中药材每个品种都有其不同生长周期,其过程不可避免遭受不可抗拒的灾害,若一旦遭灾,导致其产量锐减,打破供需平衡,受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调剂,价格攀升。

    其二,人为破坏生态过度肆意采挖。国内中药材治病养生具有数千年历史,国人更青睐野生品种,受利益驱使,过度采挖频导生态链断裂,让部分名贵药材濒危或灭绝。例如冬虫夏草野生蕴藏量已不足上世纪90年代的8%;野生甘草主产区70%的土地都已被多轮翻挖,种源日益枯竭。

    其三,缺少规模化种植结构和销管。国内种植中药材区域遍布全国各地,多为散户种植,抗风险能力差,中药材价格上无话语权,销路单一,无管理经验,总被商贩牵着鼻子走。至今国内还无中药材供需管理平台,更缺少信息精准度及监管措施。

    其四,中药材及衍生品丰富需量大。中药在国内治病领域占据半壁江山,随国人时尚养生概念的深入,中药材保健和养生的衍生品日益丰富,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价格攀上,若大量种植,需求减少又让价格大跌。

    其五,国内近年疫情突发单品猛增。十年内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疫情接踵而至,对疫情有抑制或预防的单品或数种药材需求量急剧增加,国人从恐惧中抢购导致价格暴涨,引发连锁反应。

    其六,游资青睐稀缺品垄断后爆炒。善于高利润和游击战术的游资,嗅觉最灵,总能扑捉稀缺品信息。中药材属于精华品,单品总量较低,三五亿的资金就可控制一个稀缺单品市场,轮番炒作的秘密就在于此。

    其七,综合成本攀升药农无利可图。各类种植成本日益趋高,无定价权的药农,常被药贩牵制,无利可图情况下,进城打工或改种其他,导致整体产量走低,再导某品种供需失衡。

    所以说,要想杜绝或缩减如此困局,国家不仅要加大中药材的收储预案,还要多渠道调剂市场,提升药贩违法违规成本,重点打击游资炒作囤积,启动中药材流通统计系统的同时,时刻跟踪市场,处理好突发事件,才能维护市场稳定,结束暴涨暴跌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