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调价的博弈 强制或弄巧成拙

医药观察家网 2013-12-25 17:17:04

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调整中成药价格的方案,预计明年年初出台。对此,业内普遍认为,调价方案的出台是为“配合医改”;对于“有升有降有保”的调价措施,也是褒贬不一。从总体上看,要把价格回归到“适当”的位置,不能只靠人为调整。

调价动机有理无“据”

“中成药品种之所以成为调价的众矢之的,或是因在过去若干次药品降价中,其价格降低幅度相对较小所影响。”对于国家发改委酝酿出台中成药调价方案的做法,华中科技大学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昊认为,一方面,在医改逐渐步入“深水区”的背景下,普遍发生在公立医院的“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加之频繁出现关于医务人员收取巨额药品回扣的报道,使得有关部门认为药品价格虚高现象仍大量存在,药品价格在总体上仍有较大的降低空间。

此外,在各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包括基药和非基药),出现了以中药注射剂为代表的部分中成药品种采购金额和采购数量都位居前列的现象,以及临床上大量中成药被广泛不合理使用等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使得中成药被列为下一步药品价格调控的重点。

“另一方面,部分中成药尤其是普药由于药材和工业成本上升,出现成本价格倒挂的情况,进而影响药品供应和临床使用,这类中成药价格也应得到适当的调整。”陈昊补充道,由于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中成药的价格已非常接近成本,降价空间微乎其微,以及部分品种出现的成本价格倒挂的现象,或正是“本次调价的对象主要为非国家基药目录的中成药,而进入国家基药目录的中成药价格将另行研究”的做法的原因。

对此,本报官方微博粉丝“@清的茶”认为,“从表面上看,进行调价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从大环境来看,或是为了配合医改。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发改委自始至终都没有公布合理的、可支撑其进行调价的数据。”据“@清的茶”介绍,发改委此前已经在化学药上进行了多次价格调整,但在调整之前也缺乏有说服力的量化依据,调整后对调价结果的总结,也没有一个合理的交待。相反,不少药品经过“调价”,逐步的退出市场,恰恰反证了政府有形的手如果一定要去掰市场无形的手,往往适得其反。 强制或弄巧成拙

据了解,此次调价所遵循的四个原则之一,就是“对低价药品不降低价格;对价格倒挂的上调价格;对创新性药品适当减少降幅;对高价药品加大降价力度”;另外,方案中明确表示,“除国家机密品种外,优质优价的中成药需按10%的降幅调整;调整后降幅超过25%的,可分两年到位”。对于上述规定,业内人士认为,生产中成药独家品种药企或将受调价影响而导致利润下滑。

对此,陈昊表示,相比过去药品降价“一刀切”的做法,此次调价方案较为合理,能够尊重价值规律、激励创新,同时体现了市场公平的原则。“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低价药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保证低价药品的生产供应和可及性,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创新型企业的尊重与支持,对不合理的药品价格则着手进行价值回归。”

尽管一定程度上认可调价方案,但陈昊也进一步指出,降价幅度虽然会对行业利润和优质优价中成药的销售带来一定的冲击,可以缓解“药品价格虚高”的社会情绪,但总体上不会有实质性的效果。“在‘以药补医’的补偿机制得不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优质优价中成药销售仍高度依赖于‘高定价高回扣’的销售模式,整个医药价值链生态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除此之外,“@清的茶”也认为,强行管控、调整价格将无法得到一个合理的调整结果。“何为低价,何为高价,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且,‘适当’与否以及药品的价格只有市场、供求关系可以决定。中成药的价格永远处于动态,一旦原材料价格下降,药企保持药品价格不变,则被称作‘高价’;反之,则被称为‘低价’。这种价格杠杆并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的矛盾,反而可能会加剧矛盾。”

价格杠杆难解矛盾

据了解,国家在2012年12月就已经公开了《关于调整中成药价格的工作方案》,直至今日,中成药价格调整工作仍在艰难推进中。究其根源,用陈昊的话来说,一方面在于药企刻意隐瞒中成药生产的真实成本,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取得真实的成本数据。另一方面,中药材价格的频繁变动和其他成本的上升,使得中成药的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因此,基于成本对药品进行定价的方式备受争议,进而导致药品价格的调整具有滞后性。

目前,有业内人士表示,降价政策或早已放在发改委官员的桌面上,只待恰当的时机来实施。

对此,陈昊表示,若方案正式出台,涉及降价的药企,可以通过控制生产销售成本减轻降价带来的冲击。但从本质上来说,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学术营销等发展方式的转变来增强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带金”销售模式的先天缺陷。毕竟,合规是企业得以存续的基本条件。

“应该说这次降价的幅度仍相对温和,不会对中成药行业造成实质性的冲击。在历次药品降价中,中成药的降价幅度相对较小,整个行业在近年来仍保持了快速发展,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许多优秀企业,它们的创新能力、市场能力都已经非同昔日。”陈昊对此回应。

而在“@清的茶”看来,此次调价能够对业内施加一定的压力,但仍无法解决根本矛盾。“目前,现在市场的优势劣势大部分是集中在这个价格和利润空间上。而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医改的不成功。医改不成功拿药品价格来做文章是不能有任何效果的。如此前的化学药降价,也不见得有多大的成功。要更合理地解决价格问题,应该要放弃强制管制药品价格的做法。”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