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三七掉入熊市 下游药厂受益

网络转载 2014-04-09 15:52:02

作为生产血栓通、双钱龟苓膏等中药的名贵药材,参三七在经历了持续近5年的价格攀升后,由于供求关系改变,导致产量倍增价格跳水,目前正掉头向下进入熊市。参三七降价也直接影响到处在产业链下游的中药价格及药企利润。专家认为,必须控制产能,同时建立战略发展基金,或将为稳定产业提供良机。

供求失衡,名贵药材入膏肓

参三七又名三七、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著名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癀”,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然而,由于普遍看好参三七的经济价值,导致产能盲目扩张,供求关系失衡,其价格目前跌得厉害。

分析师郑智文对中华工商时报表示,在过去的5年里,三七价格一度从2009年的60元/公斤飙升到去年8月的800元/公斤。三七价格上涨还刺激了不少上市公司开始种植三七。例如,2011年10月天士力向全资子公司云南天士力三七种植公司增资1.4亿元。康美药业在2011年发布公告称,成立子公司康美药业(文山)药材种植管理有限公司种植三七,预计将于2013年8月收获产品。另外,三七持续近5年的高价上涨行情,也极大刺激了药农种植热情,例如在云南文山州及其周边县市,自2010年开始大面积发展种植,据当地药材协会透露,到2013年三七栽种面积已突破24万亩,可采挖面积约6.8万亩,预计,总产量不少于10000吨。

然而,2013年秋季三七产新后,由于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其价格应声而落,结束了持续近4年的涨价行情。2013年底曾一度跌至390元/公斤,但近期由于购货商交易活跃,价格有所反弹,达到420元/公斤左右。郑智文表示,2010年的时候三七价格很高,产地的药农大量种植三七,到了2013年收获季,产量激增,出现供过于求;再一个是三七的价格一直比较高,很多商家觉得有利可图,经营商家日渐增多,市场逐渐饱和。再一个就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国内外中药材行业不容乐观,尤其是药厂效益不好,吃货能力不足,需求不旺,订单也比往年减少了很多。 有媒体报道,云南省文山市三七种植户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年,现在种植三七根本赚不到钱,一斤就比过去亏了20、30元钱。当地七农称,要按原来的价卖,就没人买,只能按现在的价来卖。对于发外地的三七,人家在网上一查发现三七掉价了,人家发货就按照掉价的发,还不只有按掉价的卖。事实上,在云南文山一带,很多三七种植户都在为三七的价格发愁。文山市东山乡三七合作社社长陈连坤表示,现在卖三七都赚不着钱。因为鲜三七晒干就要260、270一斤,现在干三七一斤只卖240、250,每天都在降价。40头的三七原来是卖500多,现在只卖380元,跌了差不多200元,总的来说三七都在降。

“我们单位门口就有三七一条街,我每天都目睹着三七交易,目前小批量交易十分活跃,散户情况尚可。”郑智文对当前参三七的市场表现有着自己的判断,他表示,据七农们反映,散户由于当初自家留了三七种子,购种成本并不高,所以当前价格下跌幅度虽大,还勉强能扛得住;但对于大面积承包土地种植三七的大户来说,情况就比较严峻。

“毋庸置疑,参三七未来将进入较为漫长的熊市。”郑智文表示。至于市场将“熊”到什么程度,他认为有可能是市场价格低于成本价格,且由于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导致货物积压卖不出去。参三七的成本价格约为200元/公斤左右。而要想改善供求关系,延缓熊市到来,必须控制产能。

建立基金,稳定产业有希望

三七是云南省药材品种中唯一的地域性品种,是“云药”的首席代表。然而,随着前两年三七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云南省政协委员许雷预计,三七价格在2014-2016年间大幅下跌已成必然。同时建议把三七产业的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扶持以三七领军企业“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及相关单位为主体,设立“三七产业战略基金”。在未来3年内,贷融结合筹集30亿-50亿元资金,各级财政给予配套贴息,用以全面推动三七产业整合规范发展。“在三七药材市场大幅波动时,建立三七储备库,以略高于种植成本价战略性储备部分三七药材。”许雷表示,基金的设立将可以稳定三七产业。

统计数字显示,三七种植收入在云南省中药材种植中占比高达71.43%。然而,目前云南三七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三七种植出现过热现象,且小散户众多。出现了种植无序,滥用农药等问题。据文山州三七特产局的统计数字,2014年可采挖三七面积将突破历史最高点达13万亩,产量3万吨,2015年将再一次改写历史,可采挖面积不会少于50万亩,产量9万吨,目前全国三七年需求量约1万吨,也就是说2014-2015两年的三七产量足够未来10年的用量,“三七价格在2014-2016年间大幅下跌已成必然,这一次下跌给产业的打击,至少需要6-7年才能缓得过来,损害七农利益,直接损害和影响云南整体医药产业的正常发展。”

三七种植还面临土地轮作障碍,种过一次三七的土地至少要隔10年后才能再种三七,如果不能攻克此障碍,全省可用于种植三七的土地会越来越少,甚至无地可种。

许雷认为,要做大做强云南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三七产业,首先就要做大做强做好三七种植业,一方面要保护好“七农”的积极性和刚起步的种植业,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力量,尽快从根本上解决轮作障碍和无公害种植问题。

成本降,下游药厂颇受益

三七降价对于下游药企也产生了影响。一些券商研究员认为,下游药企的整体需求并没有明显增长,在未来产新大幅增加背景下,三七价格将进入下行通道。根据历史经验,下跌周期可能达到4-5年,价格甚至会跌至300元/公斤以下水平。而前期饱受价格高涨之苦的上市公司将大大受益,包括昆明制药、众生药业、片仔癀、天士力、云南白药等。东方证券研报称,昆明制药2012年剪口三七的采购量为245吨,采购均价为874元/公斤,三七价格每下跌100元,利润增速将上升近10个百分点。

以中恒集团来看,公司目前三七种植面积1-3年生达3000亩。公司的三七主根用量为600吨左右,“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受益于三七降价,中恒集团的营业成本将节约1.2亿元,相当于2012年营业总成本的22%。”有券商人士这样预测。“如果2014年气候不出现异常干旱,三七仍将供远大于求。因此,今年三七价格跌势概率较大。公司主打产品的毛利率将明显改善。”

就昆明制药来看,2013年三七使用量约320吨,其中使用量的50%以上用于生产冻干血塞通,大约30%用于生产血塞通软胶囊,水针耗用量约占20%。公司人士透露,三七价格下降有助于降低公司的成本。他同时也指出,部分议价能力比较弱的品种,如血塞通片、水针,因为原料价格下降,下游市场的产品价格也会有所下降。

三七价格2014年将继续下降,为昆明制药贡献业绩。该公司三七需求量巨大(仅络泰需求量就在300吨左右),三七价格每下降20%对应每股收益增加0.13元。此外,该公司因三七成本上升控制产量的血塞通软胶囊(目前已经进入7省医保),2014年将随着三七产量的剧增有望实现50%以上增长,三七步入下降通道有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