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制药产业发展趋势简略分析

中国制药网 2016-12-07 09:37:40

回顾过去十年,整个医药行业的销售额以罕见的增速翻了十番。2017年即将到来,我国制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也消除了一些风险,解决了一些困难。现对2017年中国制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中国制药产业发展趋势简略分析

“十二五”期间,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年均增速分别达17.3%、14.6%,不仅居于各工业行业的前列,在全球市场也非常可观。与此同时,部分制药企业在人才、管理、产品等方面经过不断努力已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及先进的管理系统,甚至在品牌、规模上部分药企也正在全面赶超。

2016-2021年中国制药原料及 中间体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从营收规模的角度,根据2015年福布斯全球企业排名,制药领域的第一名美国辉瑞公司2015年处方药的年销售额431.1亿美元,即便是第20名的安斯泰来,其2015的处方药年销售额也达到109.37亿美元,约合750亿元。而在中国上市制药企业中,市值最高的恒瑞医药2015年营收为93.1亿元人民币,与全球第20位相比,还存在8倍的差距。假设十年后,全球制药前20强的门槛不变,恒瑞需保证十年间年复合增长率平均达到22%。虽然如今中国资本市场似乎“不差钱”,但中国医药企业在主流资本市场中的卡位在规模上仍然表现弱势。

研发投入是制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到目前为止,全球前20强的药企研发投入占比多保持在15%以上,甚至礼来、罗氏和阿斯利康等企业还要高于20%。反观我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虽然恒瑞医药、海正药业等部分企业正在全面追赶,但这类企业屈指可数,且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的恒瑞医药2015年研发投入为8.92亿元,也仅占销售额比例为9.57%。

正视差距,才有前进的动力。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中国制药企业如何参与到目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市场竞争中去,实现目标的路径是什么?

没有人反对创新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在中国的医药健康产业亦然。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聚焦于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创新。

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指出,中国制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创新,另一个是国际化。这两个方面也正是由孙飘扬掌舵的恒瑞医药的两大核心战略。“目前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更多是立足于国内,但随着创新药的市场化,中国将形成一批中国专利药物的企业,未来的中国创新药随着在供给侧改革大政策的环境下,中国的创新药政策也会有较大的改观,这将会促进中国创新药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这是孙飘扬针对中国发展研发创新能力的表态。

也有企业家提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和研发创新,而应该是多方面的。这并非悖论,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创新,落实在企业里应该是各显其能,各显神通。虽然对于未来十年进入世界前20强的蓝图,并非所有企业家都充满信心,但是他们正在勾勒自己的发展路径,试图探索出适应未来发展的方向。

目前,中国有几十亿元规模的企业不少是通过并购或并购与内生双驱动实现的,但实现集团化不等于一体化,对于已吃进大量外购企业的企业而言,管控多种业务的能力、流程水平、跨文化融合能力、决策层对一线市场的反应能力等都将面临考验。

研发与产品设计能力指在药品研发和产品设计方面,不投入或少投入,将决定企业有没有未来,但投入多又将减少当期的现金流与盈利水平,这就要求企业要从结构上、盈利模式上和其他经营环节提高盈利能力,这也是非常大的考验。

制造水平我们一直羡慕跨国巨头的规模和全球化的掌控能力,这与其长期培养的能力和资源息息相关。如果要打造与跨国巨头同样的影响力、同样的规模,提高药品制造水平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走向国际虽然成功的范例还不多,但中国制药企业探索进军国际市场的努力从未停止。跨国医药巨头之所以有那样高的研发投入,与其所支配的市场覆盖面相关,大的市场才能孕育“重磅炸弹”产品,才能诞生大规模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