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平:苦口药材开出致富良方

武山县广播电视台 2018-08-22 14:39:56

地处杨河镇的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合作社成立10年来,负责人高建平带领合作社120多名成员,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到2017年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00多亩,年产中药材1200多吨,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产品远销北京、陕西、河南、贵州等地。高建平用“苦口”的中药材,为杨河镇800多农户开出了脱贫致富的“良方”。

高建平:苦口药材开出致富良方

2015年,在县科协的指导下,高建平把懂技术、善管理、热爱科普工作的合作社成员组织起来,成立了杨河乡道地中药材专业技术协会,他带领协会一班人,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主,以普及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新品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宗旨,充分利用秦岭以西云雾山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为优势,开展当归、菖蒲、羌活、半夏、柴胡、党参、黄芪等是多种中药材的引种、实验、育种、示范等工作,同时在粗加工、种植技术上进行探索,经过多年的努力,基地共试验成功当归、菖蒲、羌活、半夏等十个产品,并注册了(武丰)牌商标。

高建平:苦口药材开出致富良方

武山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白天喜:“协会成立以来,县科协对中药材协会大力支持,积极引导,在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也不断更新。可以说是咱们武山县中药材种植的大户,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精准扶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组织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多年来,高建平按照“合作社+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运作,为农户发放种子,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同时他还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把种植户联合起来,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了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格局。在高建平的带领下,协会一班人充分发挥科普优势,大力普及科学技术,利用学到的知识,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技术服务,先后培训技术骨干300多人,通过骨干带动,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各村800多户群众种植中药材,形成连片种植的中药材脱贫产业,群众学科技种植、用科技致富蔚然成风。

高建平:苦口药材开出致富良方

武山县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高建平:“专业技术协会运营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野生中药材的驯化,另一种是优质丰产栽培这块,主要在山东菏泽,引种了何首乌,还有内蒙古赤峰,引种了丹参等几个品种。经过多方协助,与北京同仁堂达成意向性协议,准备建一个丹参、大黄的优质供货基地,准备在2018年11月份建成700亩丹参标准化种植基地,还有1200亩的大黄种植基地。在咱们县科协、县农业局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科协倡导科技助力精准脱贫这一点上,准备带动1230户群众,解决当地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为当地农民提高一部分收入。我认为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科技助力精准脱贫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高建平:苦口药材开出致富良方

通过高建平和协会成员的努力带动,杨河镇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稳步增长,协会工作与中药材产业走上了协同发展之路。基地先后引进的丹参、何首乌等多种名贵中药材也试验种植成功,并于北京同仁堂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前景十分可观。群众尝到了种植中药材的甜头,积极性空前高涨,全镇中药材种植产业也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模式,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