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赫章“五抓五到位”助推中药材产业发展

赫章县人民政府 2018-09-17 14:47:04

毕节市赫章县深入实施“农产富县”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推进农民持续增收,企业稳定增效,地方加快发展。

抓班子、强保障,组织领导到位。一是健全机构。采取“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抓到底”的措施,调整充实了赫章县中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乡镇、项目村结合产业规划相应组建了工作机构,搭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产业发展组织保障体系。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原则,组建了“赫章县中药产业协会”及其分会。二是制定政策。制定出台了《赫章县中药产业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建立项目督查、资金管理、土地流转、奖励扶持等保障激励机制,在政策、人才、资金、技术、制度等方面为中药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明确了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建设时限、责任单位、分管领导。

抓规划、调结构,示范引领到位。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与贵州大学、贵州省中药研究所、北京药用植物研究建立合作关系,聘请贵州省中药研究所专家修改完善《贵州省赫章县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制定了《贵州省赫章县2016—2020年半夏产业化扶贫项目发展规划》、《赫章县“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等,完成了以半夏为主的项目区交通、水利、能源等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初步建成全县中药产业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库。二是强化基地建设。结合各乡镇的资源优势,采取“林药结合,草药结合,粮药结合,果药结合”等模式,将以半夏为主的中药产业规划布局到村、到组、到户、到图班。

抓种苗、强基础,经营管理到位。一是加强种源建设。树立“产业兴路、路兴产业,产业兴水、水兴产业”的理念,将中药产业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与中药产业发展统筹规划,贵州黔草堂公司不断加大半夏和太子参组培研究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做好优质野生半夏、重楼、猪苓等赫章地道品种的驯化,使赫章中药材在质量和产量上不断提升,不断完善配套功能设施建设,真正让贫困山区群众提前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二是加强经营管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运作,依托企业或项目实施村寨专业合作社,把小规模的分户经营与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抓改革、促创新,机制激活到位。一是建立“滚动发展”工作机制。对政府投入半夏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采取“有偿使用,滚动发展”或“以奖代补”的模式进行运作,采取公司(合作社)担保、小额信贷、政府贴息等方式探索融资办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把中药产业项目区土地流转作为集约利用土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培植规模大户的抓手,由政府在项目实施的第一年每亩投入引导资金400至600元,将规划区内无力参与项目实施农户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企业或种植大户,有效推动了农民集体转产,确保规划区没有实施项目农户的土地退得下、种得上、稳得住,实现企业、合作社、规模大户与土地流转户“多赢”。

抓科技、创品牌,技术支撑到位。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按照“政府组建、企业运作”的模式组建了中药产业科研所,以科研所为平台组建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专家进行经常性指导。积极与北京药用植物研究所、四川中医药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与华南农大生命科学院建立了技术支持合作关系,强化中药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二是强化龙头带动。整合涉农部门培训资金,结合产业发展要求,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农民创业培训、“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和农民工就业转移培训工程。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中介促动”的原则,制定《赫章县财源建设扶持奖励暂行办法》,建立对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建设的扶持奖励机制,加大“以奖代补”力度。

2017年,全县完成人工种植和野生抚育中药材15万亩,其中人工种植半夏1.58万亩,其他药材种植3.42万亩,野生保护抚育中药材10万亩。实现中药材产值4亿元,其中半夏产值2.2亿元,其它中药材产值1.8亿元。2018年,计划人工种植中药材5万亩,其中半夏2万亩,魔芋1.15万亩,苦参0.35万亩,白芨、万寿菊、百合、牡丹、瓜蒌、天麻、猪苓等其他中药材1.5万亩。野生保护抚育中药材(多星韭、红豆杉等)5万亩。预计实现中药材产值4.2亿元,其中半夏产值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