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齐鲁网 2018-09-17 14:42:13

齐鲁网德州9月13日讯 初秋时节,行走在武城县西店村广阔的田野间,宛若走进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成片的中草药长势喜人,红彤彤的海棠挂满枝头。农忙时节,十余位村民正在田间采摘草药种子,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村民在田间采摘中草药种子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中草药射干种子,亩均采收可达1000元

西店村,位于德州市武城县西南角,全村134户,426口人。从2015年开始,村里依靠省驻村第一书记和山东理工大学专家团队,优选适合本地的射干等中草药进行种植。据村党支部书记李福祥介绍,射干是一味消炎“奇药”,村里成立了专门的种植合作社与河北一药材种植公司签订订单,合作种植。开的花可以观赏,种子能出售,根部可以入药,秸秆可以当饲料,浑身是宝。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人才专家与村干部探讨中草药生长技术问题

除了射干之外,充分利用果树生长期的林下空间,种植沙参、知母等草药共150亩。村主任陈海柱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以射干为例,生长周期是两年,每年可以收获种子1000元/亩,根部8000元/亩,除去土地、人力和肥料,算下来,平均每亩每年净利润3000元,远远高于玉米等作物的收入。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中草药射干根茎,亩均采收可达8000元

村民袁同俊高兴地告诉记者,自从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她在中草药种植基地打工,每年能有14000多元的收入。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梨树林下套种中草药“知母”

以前,村里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主——玉米,小麦,辣椒和棉花。在山东理工大学特色种植技术转移中心的专家们指导和管理下,西店村因地制宜培植肉牛养殖、绿色豆芽、龙峰桃、鱼塘、藕塘、树梅、西府海棠、三红梨、草药、边角经济种植园等10个特色产业。专家人才帮村里发展产业,实现技术管理和产业项目的融资。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龙峰桃基地

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腰包鼓了,乡村也越来越靓丽了。截至2017年,原来的省定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不仅如此,村集体的年增收达到50万元,村民们平均每人每年的收入增长了6000元。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红红海棠挂枝头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西府海棠苗木基地,单株价格达80元

随着项目越来越多,李福祥认识到,这些产业项目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而“人才”便是这双翅膀的强大引擎。

李福祥回忆说:“以前,来村里的技术专家都住在村委会或者县城里,县城来回不方便,村委会冬天又太冷。没有专家,村里的产业可能会停滞不前。”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乡村人才公寓

如何让人才留下来,长期帮扶村里产业发展?李福祥深思熟虑后决定租用村里15户闲置房改造成“乡村人才公寓”,为来西店村服务的专家人才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家”。

有了落脚点,山东理工大学特色种植技术转移中心的15位专家就常驻西店村。朱玉斌就是其中一位,他每月都在村里呆20天以上,和村民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早早来到种植基地,看看它的“宝贝们”。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三红梨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龙峰桃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藕塘龙虾养殖

“技术转移中心整合了酵素菌、林果苗木研究、中草药种植等领域的5家社会机构,通过技术转移中心平台,选择适合西店村发展的农业项目,落地生根、形成产业,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山东理工大学特色种植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朱玉斌说,“自从有了人才公寓,感觉在这儿工作,心能够沉下来了。这里的每棵树苗、每个草药都像是我的孩子。而且这里也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今后更多的时间,都将会在这里。”

空闲时间,在人才公寓,朱玉斌又在和村干部商讨技术问题,这次是为大棚做自动化改造。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人才专家与村干部商讨大棚保温技术

村党支部书记李福祥问道:“朱主任,如果想让咱们的龙风桃提前一两个月,即明年五一前上市,从技术方面有什么好办法?”

朱玉斌回复说:“首先要解决大棚的自动化改造、自动化控制问题,再用新型保温材料,提高大棚的保温性能,这样桃就可以提前上市了。”

像这样的技术交流探讨,已不计其数。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就是销路问题。朱玉斌告诉记者,目前正在与山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合作,共同打造西店电子商务平台,等到熟果期,销售的各个环节就可以打通了。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据了解,近两年来武城县共引进乡村人才100余人。武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卫卫表示:“武城县在落实德州市人才黄金30条的基础上,出台33条人才新政,扶持奖励的人才范围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扶持项目更加广泛。同时加强与高校院所,专业机构等单位的对接合作,建设人才乡村公寓,对有需求的人才实行重点联系帮扶,切实解决各类人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乡村振兴看德州丨高校人才驻村推动武城西店三年蝶变

旧城河垂钓、采摘特色旅游规划区

后记:

采访过程中,朱玉斌向记者展示着西店旅游产业的“蓝图”:农家乐、特色采摘、沿河垂钓、特色农事亲子体验……他和他的团队都信心满满。

有理由相信,这一幕幕,将一步步从梦想变成现实。

可以说,专家人才的到来,让村干部和村民打开了眼界、走上了致富路;专业化的管理,让村里特色产业走向规范化、规模化和效益化。

愿更多的人才扎根乡村沃土,开拓振兴之路。

记者 王佳亮 德州台 张文 武城台 陈华晓 通讯员 王建建 王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