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中药材行业发展报告

安化县农业和粮食局 2018-12-05 11:28:18

安化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

中药材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壮大我县中药材产业,对于调整农业结构、转变传统发展方式,打造“精准扶贫”增收新亮点,提前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产业发展现状

1.1国际中药材发展现状

中医药一直强调人与自然合一,正好符合了近几年来人们面向未来,追求绿色消费的潮流。随着世界人口总量的增长、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和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中医药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悠久的临床实证、较好的功效、灵活的运用和广泛的治疗引起了国际医药界的普遍重视,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现在全世界有近一半的人使用中药材,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稳步扩大,2018年将达到1.2万亿美元,而且国际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还在继续增长。中药材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为中药材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2国内中药材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 因此绿色消费和民众对健康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中医以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倍受民众欢迎。 同时,中医药在治疗癌症等疑难病、老年慢性病、亚健康疾病等方面的长效和特效,已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认同,中药资源由中国独享正快速发展到全球共享。“崇尚天然”的世界潮流更是凸显出中医药发展的广阔前景。我国医药市场快速增长,年均增长20%以上,预计到2018年将赶超日本,居全球第二位。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中西并重”方针的稳步实施和推进,医保体系的不断完善,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的中药市场空间将得到快速释放。

1.3 湖南中药材发展现状

湖南省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种养植和生长。现有药材种类2384种,占全国的18.7%,药材总蕴藏量1200多万吨,居全国前列。其中,全国361个重点中药材品种中,湖南省拥有241个,占全国的66.8%,位居全国第2位。目前湖南省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达450万亩,大宗、道地药材280万亩,养殖基地上万亩,主要集中在怀化、永州、邵阳、湘西、张家界、益阳等市(州)的28个县,中药材种养植加工是多山贫困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湖南省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影响的道地药材有40多种。其中,玉竹产量占全国的80%,百合占全国的70%,金银花、茯苓占全国的60%,吴茱萸占全国的40%,厚朴约占全国35%,蛇养殖约占全国33%,已逐步形成了极具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带。如慈利的杜仲产业高峰时期发展到了40万亩,目前仍有20多万亩,1996年被授予“杜仲之乡”称号。靖州的茯芩产业,年产量达6000多吨,年加工贸易量达1万多吨,占全国出口的70%,是全国最大的茯芩加工买卖市场之一。隆回的金银花是我国生产规模最大的原生态种植区,种植面积达21万多亩,年产干花1.2万吨,成为了全国金银花集散中心,2001年获得“中国金银花之乡”称号,2005年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湖南省区域特色明显的丰富中药材资源,为今后湖南省的中药材大集群规模化产业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 安化中药材发展现状

我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据县志,明代以前就有人工药材栽培的记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积淀,药材生产已成为我县重要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中药材作为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极大的激发了药农的种植热情,中药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初具规模。安化素有湘中药库之称,全县列入国家药典的药材248个,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27个。目前,人工种植的药材有厚朴、杜仲、黄精、玉竹、百合、金银花等60余个品种,尚有蕴藏量上百吨的茯苓、前胡、黄芪、半夏等野生药材。全县上一定规模的中药材基地面积37万亩,其中厚朴成林面积12万亩,为全国之首,黄柏、杜仲、玉竹、黄精等基地分别达4万余亩,木瓜、百合、桔梗、射干、南沙参等种植面积均在5000亩以上,形成了一大批专业村和专业户,直接从业人员3万多人。

2 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

2.1 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1.1 宏观发展环境利好

随着世界范围内崇尚中药传统疗法和天然药物潮流的兴起,以天然中药材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药物和保健食品的国际认知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中药材资源已成为世界医药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的颁布实施,特别是《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出台,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2.1.2 市场需求广阔

就国际市场而言,需求量逐年增长,以天然植物药为主的天然药物被国际市场日渐重视,销售额约占全球药品销售总额的30%,突破300亿美元,其市场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平均为20%,有120个国家和地区从中国购买天然药物。 就国内市场来讲,需求量更大。中医药具有天然、低毒、高效,易于普及和“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多重功效,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广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药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2.1.3增值空间巨大

中药材是制作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原材料,更广泛用于保健食品、液体饮料、美容养颜、生物农药等领域,发展空间巨大。我县利用房前屋后“四荒”地和发展林下种植,药材种植面积可扩展到60万亩,每年可实现产量6万吨以上。通过初加工,产值即可翻番达到30亿元以上。中药材产业能与果茶及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实现药果茶旅一体化发展。

2.1.4综合效益看好

在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种植中药材每亩每年收益一般2000元以上,是水稻等种植效益的2-3倍。按今年市价,平均每亩玉竹产值4万元左右,年均1万多元;每亩百合纯收入7000元以上。大多数中药材适宜海拔600米以上山区生长,抗病抗灾力强,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能改善高山偏远山区群众生活状况和就业结构。田庄乡原洪章村560人,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全村2000亩厚朴靠留守人员管理,每年人平厚朴收入近1000元。同时,海拔800米以上高寒山区生态比较脆弱,因地制宜种植药材品种,能改善生态环境,巩固生态基础。

2.2 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2.1 生产将以规范化、企业化、集团化取代小农经济式生产模式

GAP从讨论、试行到现在实施已经近五年了,国家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从今年11月1日开始正式受理GAP申请,这为日后的中药材生产指出了一条规范化之路。 GAP对中药材生产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生产进行法律规定,同时也要求各中药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药源基地,以后将在新药研发审批方面要求有药源基地,这就将在本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一些中药生产企业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进行药源基地建设,可以预期,在今后的一些时间后,我国中药材的生产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目前的小农经济式的生产模式将逐步被以中药生产厂家或中药材的经营企业、科研企业为龙头的规模化规范化集团所取代。 据作者不完全调研,国内几乎大的中药制药企业均程度不同地进行了GAP基地建设的工作,仅陕西省就有十多个项目开始实施。并由过去的科技部门参与到了由计委、科委、经贸委、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等部门共同参与,十余家企业承担GAP基地和GAP认证申报。 一批高等院校在科技支撑方面提供保障,像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汇同一些企业共同成立的“陕西省中药现代化GAP工程技术中心”等,为中药材GAP种植提供科技服务。

在GAP基地的建设模式方面,目前国内有多种形式,但不管以什么模式进行中药材的生产,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肯定要成为历史。中药材生产以规范形式进行中,除了法规规定的要求以外,另一方面这里边有一个未来经认证的中药材资源争夺的问题,有远见的企业和企业家必将从中获取先机、获得先期利益。

2.2.2 中药材国际化将使其进入世界药品与保健品(或功能性食品)流通渠道

由于世界范围内的中药热和中药的国际化进程加速,中药材以药品或保健食品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的中药材国际贸易额不断增长,对中药材内在的质量和要求越来越高,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各国政府普遍开始重视天然药物与传统药的应用。

但传统药与现代医药在技术上的对接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加上传统药自身有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容易授人以柄。 去年,欧美各国借马兜铃酸事件大作文章,动摇了民众对中药的信心。近几年以来,在美国连续发生两起中药销售诉讼案,美法院均判我中药经销商败诉,为此我们应加强《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推广工作,按照国际通行规则,提高、巩固中药出口质量,加紧打造我国“绿色中药”的出口品牌。

2.2.3 中药材从业人员将产生以专业人员取代目前的经营商户

随着国家各种法律与规章制度的实施,中药材从业人员将发生变化,中药专业人员将陆续取代目前的低素质从业人员。

按照GAP、GSP的要求,中药材行业也将优胜汰劣。目前的从业人员中,许多是过去种植生产中药材的农民和从事贩运中药材的商人或个体户,这些人员普遍专业知识贫乏,已有的专业知识也是以师授言传形式获得的,缺乏系统性。由于普遍受利益驱使,市场上不时有做假售假事件发生。GAP、GSP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并持证上岗,而目前从业人员中具有执业药师(或从业药师)的专业人才屈指可数,更谈不上高级专业人才了。

政策法规的实施必将促使行业从业人员的“大换血”,逐步以专业人员取代非专业人员势在必行。

2.2.4 行业内部经营将更加专业化、集团化

规范的行业促使经营者经营范围专业化、龙头企业的参与将形成行业内出现集团化。

GAP实施将使中药材生产更加地道性,地产药材的概念将区域化,同时也使产地的加工炮制区域化,这就在地理上造成了生产经营的专业化;

GSP与饮片的批号制使进入(或准入)者要具有一定的实力和资质,这样在有意无意间就使行业内出现集团生产经营现象,国际市场上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对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和行业监督管理也是有利的。

对此目前的经营者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有联合、组建实力强专业性强的公司或进入此类公司从事经营。

2.2.5 标准与认证将成为中药材资源的争夺制高点

用GAP认证与否来规范中药材的市场准入,其标准与认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潜在的资源争夺。有GAP认证的中药材GMP厂家方可采购,有GSP认证的企业方可经营中药材,有GPP认证的企业方可加工炮制中药材,这就形成了一个链。

但单就中药材生产与加工炮制来说,认证与被许可其关键,是标准的形成,这既是技术的争夺制高点同时也是资源争夺的制高点。

3 安化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

3.1自然条件优越

中药材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长期发展的产物,与地形、地貌、气候、水份、土壤等多种自然地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安化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县内山地以中低山和中山为主,红壤、耕型黄红土、水稻土养分含量十分丰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气候地貌特征,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同时,随着县域内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和二广高速、益溆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的建设建成,物流、信息流将成倍增长,有利药材产业发展。

3.2资源优势明显

安化素有“湘中药库”之称。全县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三大县。据普查,全县共有各类中药材263科、1277种,其中植物药172科1123种,动物药91科139种,矿物药13种,其它类2种。国家、省重点保护的品种27个,列入国家药典的品种248个。尤以厚朴著称,因其品质极佳,自古以来为朝庭贡品,每年进贡厚朴皮数十担。现全县厚朴的成林面积达12万亩,为全国之首,2001年国家授予安化县“中国厚朴之乡”称号。

3.3 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国家将生物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加速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我省将生物产业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出台了系列规划和扶持政策,中药产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2010年10月,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编制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安化被列入特色中药扶贫项目。

4 国际国内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4.1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隶属央企华润集团,前身为山东东阿阿胶厂,1952年建厂,1993年由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1996年成为上市公司,同年7月29日“东阿阿胶”A股股票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现有员工5000余人,总资产86亿元,拥有中成药、保健品、生物药等产业门类,系全国最大的阿胶系列产品生产企业,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胶类中药标准制定者,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产业化示范企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唯一传承人企业。“东阿”牌阿胶在全国阿胶厂家中唯一3次荣膺国家质量金奖、唯一荣获传统药“长城”国际金奖;上海世博会“千年金奖;米兰世博会世博百年品牌企业;全国质量奖组织奖,总裁秦玉峰获评中国杰出质量人,成为全国质量奖企业个人双冠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00周年金奖;中华老字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唯一5次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荣获首批300家“全国重点保护品牌”;“中国科技名牌500强”;影响世界中国力量品牌500强;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最受消费者信赖保健品品牌”;“最具放心企业和最具放心品牌”;在国内十大补血品牌中,第一提及率、最常服用率、尝试率、品牌忠诚度等7项指标高居榜首,品牌价值106.05亿。“东阿”、“吉祥云”和“桃花姬”三个商标均为中国驰名商标;率先在全国同行业通过GMP、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三认证,跨入全国医药百强、全国科技百强、全国中药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中国最具生命力的企业百强;连续7次入围“中国最具发展力上市公司50强”;连续六届蝉联中国药品品牌榜补益类第一名;连续四届入围中国最具竞争力医药上市公司20强;“最佳内部公司治理”;“最具价值医药上市公司10强”。阿胶生物科技园是http://baike.baidu.com/view/16174.htm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十二五”重点项目,占地512亩,建成后年总产值100亿元,利税30亿元。该项目由美国5+design公司规划,集生产、物流、工业旅游、体验等服务功能于一体。项目达产实现三高三低:“三高”即:高标准(中国、美欧cGMP标准,产品质量标准领先行业20年)、高品质(在线检测)、高回报(产值利税率40%);“三低”:低能耗(光伏发电5兆瓦,满足园区50%用电,低温提取浓缩技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39公斤标煤,均为全国行业领先)、低排放(污水90%循环、药渣利用)、低污染。生产车间参照国家新版GMP、美国FDA和欧盟GMP标准设计,旅游按5A级工业旅游景区环境标准设计,车间内参观路线以科普走廊形式,展示阿胶文化和产品知识。项目为全国阿胶厂家唯一、行业领先水平。项目建成后与东阿阿胶城一起,成为http://baike.baidu.com/view/16174.htm东阿阿胶进军集旅游、养生体验、中药生物药制造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基地。

4.2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昆药集团 600422 SH)成立于1951年3月,2000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拥有深厚的专业制药经验,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自有品牌络泰®、天眩清®Artemedine®、Artem®、Arco®等享誉国内外。昆药集团集药物研发、生产、销售、商业批发和国际营销为一体,形成了以自主天然植物药为主,涵盖中药、化学药和医药流通领域的业务格局。旗下拥有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金泰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双版纳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制药集团医药商业有限公司、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昆药集团努库斯植物技术有限公司、昆明银诺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华方科泰医药有限公司等参控股公司,并拥有规模化制造中心、血塞通药物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落地昆明高新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昆药生物医药科技园”,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生物医药园区。依托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昆药集团先后开发了青蒿系列、三七系列、天麻系列及特色中药、特色民族药等40多个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天然植物药新产品,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在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疟疾等疾病治疗领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重大的贡献。突出的研发实力、丰富的产品资源、强大的综合制造系统、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国际化的营销队伍共同构成了昆药集团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昆药集团将以“绿色昆药、福祉社会”为宗旨,发展成为聚焦心脑血管,专注慢病领域的国际化药品提供商,力争成为全球心脑血管药物的知名品牌和杰出代表。

4.3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71年 6月的云南白药厂。1993年5月3日经云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云体(1993)48号文批准,云南白药厂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成立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审字(1993)55号文批准,公司于1993年 11月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2,000万股(含20万内部职工股),定向发行400万股 ,发行价格3.38元/股,发行后总股本8,000万股。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1993年12月15日公司社会公众股(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内部职工股于1994年7月11日上市交易。1996年10月经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讨论,公司更名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被评为“2009年全国国有企业典型”,是历次评选中唯一入选的云南企业和医药行业企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从一个资产不足300万元的生产企业成长为一个总资产76.3亿多,总销售收入逾100亿元(2010年末),经营涉及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及饮料的研制、生产及销售;医疗器械(二类、医用敷料类、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日化用品等领域的云南省实力最强、品牌最优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以云南白药系列和田七系列为主,共十种剂型七十余个产品,主要销往国内、港澳、东南亚等地区,并已进入日本、欧美等国家、地区的市场。“云南白药”商标于2002年2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4.4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市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43年的历史。集团坚持“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中医药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做长、做强、做大”为方针,以创新引领、科技兴企为己任,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出口创汇及海外终端数量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自1997年以来,同仁堂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经济指标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每五年翻一番。截至2011年,集团资产总额140亿元,销售收入163亿元,实现利润13.16亿元,出口创汇3392万美元,在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64家药店和1家境外生产研发基地,产品销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同仁堂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的双重功能日益显现,品牌的维护和提升、文化的创新与传承等取得了丰硕成果,“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国家汉办签署了联合推广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运用孔子学院平台进一步加大了同仁堂文化的海外传播力度。

4.5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由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原所属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市医药有限公司、上海医药工业销售有限公司和上海天平制药厂的优质资产等额置换了上海四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产而组建的,于1998年9月9日复牌上市。2010年4月9日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公司名称变更登记手续,即日起公司名称正式变更为“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关爱生命、造福健康”为经营宗旨,本着“安全、优质、高效、环保”的理念致力于技术进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品牌推广,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使公司发展成为医药A股市场市值最大、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全产业链医药上市公司,为股东、员工、客户及其他公司利益相关者谋求最大利益,承担社会责任。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医药领域中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庞大,并且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医药企业之一。其资本结构为中国华源集团控股40%,上海华谊集团与上海工业投资公司各占30%股份。近年来,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保持着年销售增长率8%的强劲势头,在医药各个领域形成了生产、销售及研发的领先优势。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目标为打造中国医药的“航母”。

5 安化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及重点任务

5.1 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立足中药材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保障,以整合优化资源、做大中药产业为总方针,依托和发挥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品牌效应、科研和产业集群优势,以中药工业为带动、商业流通为拉动,着力打造中药材加工、种植、商贸物流三大基地;以中药产业园为载体,着重培植中药龙头企业,培育强势品牌;以推进种植基地建设为重点,打造高附加值道地药材基地集群;以加快商贸物流业建设为重点,构建现代中药材商贸流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加强道地药材种质研究、种植标准研究和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努力培育特色鲜明、完整的中药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中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确保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努力推动我县从中药材资源大县向中药产业强县发展,使中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安化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战略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为促进湖南医药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5.2发展重点

5.2.1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

立足安化县中药材种植业现有基础,研究制订全县中药材种植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协调;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规范管理,集聚发展。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充分发挥种植专业合作社(协会)的带动和组织作用,着重遴选50个道地特色中药材品种,按照“道地特色、适宜种植”的发展原则,以乡镇为单位快速建立“集中连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集群,并带动周边市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重点加快GAP基地建设工作,积极完成我县特色道地药材地理标志和国家质量标准申报工作。

5.2.2打造中药加工基地。

立足安化县中药材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品牌效应和产业集群优势,以安化中药产业园为重要载体,以中成药制造,中药保健品、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生产,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系列产品加工为重点,加大招商引导力度,加快与基地内企业、省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有效对接,快速形成中药相关企业集聚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把安化中药产业园培育和发展成为全省最具区域特色的中药生产加工基地。

5.2.3 打造中药材商贸物流基地。

为促进我县中药材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中药材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在梅城建设占地300亩的安化县中药材物流中心,集中药材交易、物流、仓储、信息服务等于一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规范化、专业化管理与服务,吸引全国各地药材经营商户入驻,逐步构建起以中药材物流中心为主体,县内各药材公司、药材购销点、个体药贩为补充,与国内各药材市场、医药工商企业互通合作的现代化中药商贸流通体系。通过8-10年的努力,把安化县发展成为全省最重要的中药材商贸物流基地。

5.3 发展任务

5.3.1科学布局,加快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按照“道地适宜、集中连片、集约经营”的发展原则,重点选择发展市场需求量大、医疗临床常用、附加值高的特色道地药材品种50个,有计划的推进和实施木本上山、草本入川、野生抚育和良种繁育工程。充分发挥种植专业合作社(协会)和中药企业的作用,大力发展规范化种植基地和药源生产基地。

①加快构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集群。对各乡镇中药材适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合理布局,科学制订中药材种植业发展规划,明确种植目标、品种、基地规模等,防止盲目种植,确保中药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引导和鼓励各乡镇加快建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协会,使其快速成为中药材种植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推行“合作社(协会、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加强原有种植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和加快新基地的建设。按照每镇“2(重点发展的特色品种)+5(适宜种植的大宗品种)”的品种发展规划,快速建立“镇镇有重点、村村能连片、基地可相接”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集群。

——重点发展的特色道地药材品种(15个):厚朴、黄柏、黄精、百合、金银花、玉竹、茯苓、桔梗、银杏、黄芩、黄芪、玄参、丹参、五加皮、白术。

——优先发展的道地药材品种(35个):前胡、白芷、天麻、生姜、木瓜、酸枣、九里光、云木香、艾叶、蒲公英、七叶一支花、天冬、麦冬、大黄、何首乌、虎杖、山药、枇杷、山木通、牡丹、马齿苋、地黄、女贞子、红牛膝、川芎、白沙参、半夏、车前、五味子、桂皮、紫苏、夏枯球、淡竹叶、草决明、鱼腥草。

②加快道地药材科技示范生产基地建设。强化科技示范作用,集中力量抓好道地药材“一园二基地”建设。一园,即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园;二基地,即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基地。

——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园:在江南镇、田庄乡进行选址,重点对厚朴、玉竹、百合等50个道地药材品种进行对集中连片、规范化种植,通过对其规范化种植标准研究,制订POP操作规程,实现道地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化种植,为各乡镇发展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提供参观、学习、指导和进行科技示范推广。同时,结合安化县旅游业,把本示范园打造成原生态观光旅游、中药体验的风景区和旅游景观带。

——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在田庄乡选址建立2000亩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为全县各种植基地发展提供优质的药材种苗。并在基地内建立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科研站,依托省内相关高校院所和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组织科技人员重点搜集、整理、研究我县道地药材生长环境等各种资料,对部分重点野生品种开展人工栽培保护研究,加大珍稀、濒危药材及道地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对重点道地药材品种进行生物学研究和优良品系筛选、繁育,筛选培育出高产、优质、道地的品种,繁育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种子种苗,实现道地中药材种植良种化,从源头上解决种植品种混乱和品种退化问题。

——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基地:在江南镇专门建立集种植技术课程教学、技术培训、实地操作、食宿等于一体的中药材种植培训基地,聘请省内高校相关专家、相关技术人员为老师,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各种植基地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通过加强全省农技站的建设,逐步组建一支专业技术队伍,为各种植基地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服务,促进全县中药材种植业健康快速发展。

③加快特色道地药材GAP基地建设。按照国家GAP规范要求,以厚朴、博落回、银杏、桔梗、黄芪等5个品种为重点,集中力量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10万亩,争取早日申报并通过GAP认证。同时,积极开展对厚朴等道地药材的种质、种子、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采收、贮藏、加工炮制的研究,制订系列相关标准,力争申报国家道地药材质量标准注册和地理标志保护的品种达2个以上,全力打造特色道地药材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5.3.2 连横合纵,加快培育发展现代中药企业集聚。

充分发挥中药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省内外医药工商企业入园兴业;支持全县种植专业合作社(协会)与省内外医药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引导本地企业加快联合、兼并重组步伐,快速壮大企业规模;依托安化中药产业园快速促进中药工业、商贸物流企业集聚发展。重点培育1家年销售额过10亿元、引领全县中药产业发展的企业集团。

5.3.3 创新模式,加快推进中药材商贸流通业发展。

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建立以安化中药产业园医药批发企业、安化县中药材物流中心优势互补,全县各药材公司、购销点为网点,渗透周边,面向省内外的中药材商贸流通体系,全面拉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县中药商业批发、中药材销售总额达到40亿元以上。

5.3.4突出重点,加快提升中药材产业核心竞争力。

①加快推进特色中药材产业链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特色道地药材为主线,集中力量构建完整的特色产业链。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对接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研发平台、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等,有针对性的在安中药产业园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为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提供专业化服务。以安化县特色道地药材厚朴、杜仲、木瓜、天麻、白术、银杏、玄参、五加皮、白术等品种为重点,从品种优化、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饮片加工、产品开发和深加工(如药品,中药提取物,复合茶、酒、饮料等食品)、综合利用等各个环节,加大科研开发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精心策划一批产业化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和组织实施,快速打造3-5个完整的现代特色中药产业链,全面提升我县中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②加强道地特色中药品牌的培植与建设。瞄准国内外大市场,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快名牌产品的培育,加强大品牌的建设。加快GAP、GMP、GSP等认证步伐,形成从药材种植到各类深加工产品进入市场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努力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提升我县中药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提升我县中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构建道地药材品牌。大力挖掘安化县中医药文化内涵,加强安化县道地药材地理标志、商标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研究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标识,加强道地药材品牌的策划、宣传和管理,全面提升市场影响力。

——培育发展企业品牌。引导和扶持优势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名牌产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名牌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推进地方标升级为国家标准,打造安化道地特色中药饮片品牌。

——加大产业宣传力度。放大安化中药材资源优势和道地特色的品牌效应,到省内外举办“安化中药材产业开发”相关招商会、推介会,组织举办安化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安化道地药材展销会等活动,努力扩大安化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和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