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的炮制方法

网络转载 2016-09-26 16:46:16

       【药材来源

       花椒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 folium Sieb.et Zuce.或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和杂质。

古代炮制方法

       汉代有炒去汗(《金匮》)的方法。此法为历代沿用。晋代有“熬令黄”(《肘后》)的记载。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酒拌蒸(《雷公》)的方法。梁代用熬法(《集注》)。唐代有微熬令汗出(《新修》)、火炮(《食疗》)、醋浸(《心鉴》)等炮制方法。宋代有醋浸(《圣惠方》),醋煮、火熨(《证类》),酒醋制(《总录》),炒出汗(《普本》)和焙法(《妇人》)等法。明代广泛地采用辅料炮制,有隔纸炒、酒醋童便米泔制、去油、酒闷(《普济方》),甘草煮(《要诀》),酒蒸(《入门》),阿胶醋制(《准绳》)等炮制方法。清代则有炒出汗(《握灵》),面炒(《食物》),烘制(《拾遗》),炒熟、酒蒸、盐炙(《得配》),炒炭(《医案》)等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1.花椒:取原药材,除去椒目(另作药用)、果柄及杂质。

2.炒花椒:取净花椒,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有香气,呈油亮光泽(出汗),取出晾凉。

饮片性状

       青椒多为2~3个上部离生的小瞢荚果,集生于小果梗上,瞢荚果球形,沿腹缝线开裂,直径3~4mm;外表面灰绿色或黯绿色,散有多数油点及细密的网状隆起皱纹;内表面类白色,光滑;内果皮常由基部与外果皮分离;残存种子呈卵形,长3~4mm,直径2~3mm,表面黑色,有光泽;气香,味微甜而辛。花椒瞢荚果多单生,直径4~5mm。外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直径0.5~1mm,对光观察半透明;内表面淡黄色,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炒花椒外表面焦黄色或棕褐色,内表面深黄色,香气浓郁。

【质量标准】

       花椒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5%(ml/g)。

炮制目的

       花椒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肾经。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能。

生品辛温之性甚强,外用杀虫止痒作用甚佳。用于疥疮、湿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炒花椒可减毒,辛散作用稍弱,长于温中散寒,驱虫止痛。常用于胸腹寒痛,寒湿泄泻,虫积腹痛或吐蛔。